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脑部循环障碍疾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1]。患者通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治会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因而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病因加强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动态变化和诊治方法,本文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0例,男性145例,女性95例,年龄在4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2.4)岁;240例患者中脑出血39例,脑栓塞11例,高血压脑病2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脑血栓形成50例;其中并发意识障碍85例。
1.2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经过脑CT和MRI检查确诊,脑出血患者伴有血压升高、反复呕吐;脑栓塞发病较急;高血压脑病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病大都在1h之内,短则数分钟,且反复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头痛和恶心呕吐。
1.3治疗方法有效控制颅压和血压,采取积极的支持治疗,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缺血性患者通过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治疗,出血性患者通过止血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中医针灸治疗。
2结果
2.1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2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85例并发意识障碍,发生率为35.4%,主要症状为意识恍惚(16例,18.8%)、嗜睡(30例,35.3%)、昏迷(39例45.9%)等。患者大都在发病后6h出现意识障碍,脑出血患者病情较轻,颅内压升高较早;脑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较晚。
2.2造成意识障碍的原因造成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原因主要是脑出血(79.5%)、脑栓塞(72.7%)、蛛网膜下腔出血(59.5%)和高血压脑病(50.0%),见表1。
2.3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痊愈32例,好转28例,死亡25例,痊愈率为37.6%,死亡率为29.4%,其中缺血性死亡15例,出血性死亡10例。
2.4意识障碍与急性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85例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中出现昏迷39例,死亡25例,因而意识障碍可以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依据。
3讨论
意识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当脑干网络结构和大脑皮质受到损害后会造成意识障碍[2],本研究中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发生率为35.4%,造成意识障碍的原因主要为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压脑病。当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时,多种原因会造成脑水肿发生率升高,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3],主要症状为意识恍惚、嗜睡、昏迷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在进行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时,要有效控制颅压和血压,采取积极的支持治疗,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4],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为29.4%,死亡率有所下降。
总之,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意识障碍可作为其病情诊断和预后的依据,在临床上要进行早期诊治,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敖兴业,李崇娜.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126例临床诊治探讨[J].医学信息,2013(4):436-437.
[2]文永晟.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7):104-105.
[3]吴孟海,司君增.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26例临床诊治分析[J].北方药学,2011,8(12):41-42.
[4]于万德.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336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36):81-8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