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校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中等生的提高和对差等生的帮扶上,而面对优秀学生,总是感觉他们学习自觉性强,对新知识的接受也很快,因而教师往往忽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激励,导致这些优秀生仅仅靠自己的能动性、自身的约束力提升自己,然而却忽视了这种进步往往是暂时的、表象化的。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当然解决的措施很多,但是如果能够从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活动最有活力、最直接的途径入手,进行恰当的指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既不妨碍整体教学,又能确保优等生的发展与进步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课、记笔记、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练习、自学等等,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有教师来指导完成。教师在课前都要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并且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实施教学。教师的计划一般按照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制定。而优秀生由于他们强烈的独立性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运用一般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知识,他们善于抓住内容的实质,而不太依赖于教师。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这部分学生在求知方面是"饥饿"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各方面。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记笔记,要明确告诉学生笔记应该记那些内容,不记哪些内容。比如:记老师的讲课思路--便于能力的逻辑推理;记所讲内容的提纲--便于内容的系统化;记教学内容的疑点难点--便于课下进一步的思考;记一些重要的补充--便于课外知识的拓展;记教师的方法指导--便于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总之要使记笔记成为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是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成为锻炼自己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的最佳途径。 再如,上习题课,可以指导优秀生学会自己给习题归类,针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求他们从五个不同层次进行探究:1.怎么做?2.为什么这样做?3.怎么想到这样做?4.还有哪些方法可解此题?5.如果改变已知和所求,会出现什么新题型?这样,使优秀生面对问题可以举一反三,形成一整套解题的思路,并且使知识系统化。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整体兼顾;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优秀生的引领和指导。这样,才能使优秀生对"双基"在课堂上就得以重视和提高,才不会出现"基础题不乐意做,综合题又做不好"的不良现象。 二、分小组进行讨论
优秀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胜心理。利用这些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讨论。一方面,讨论的过程实际就是运用化学知识及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直接领悟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只要"学以致用",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集体讨论,可以克服学生懒于思考的缺陷,弥补思考内容单一、深度浅显,避免单独发言时胆小的情形。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