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从我对本校3-6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阅读自觉意识不够,对阅读不感兴趣。语文学习好像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教学的围城中进行。 如何去改变这一局面呢?教师们必须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是纲,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文章的关键句、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等方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进行了各种活动。 1.举行故事交流会。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对于《去年的树》《小木偶奇遇记》这些故事型的文章,学生们明显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们在课后去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故事,在班级里讲给其他同学听。同学们兴致高昂,踊跃地去购买借阅了一些《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系列的书。经过仔细阅读,精心准备,学生们在班级里声情并茂地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讲给了同学们听。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朗诵比赛。 学生们对于"比赛"的定义很明显,都知道要去挣得个好名次,为小组、为自己争得荣誉,争得"面子"。于是在课余时间纷纷认真准备,认真阅读。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读书朗诵比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诵水平,还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不仅争得了荣誉,而且获得了知识。 3.表演书本剧。 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份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比如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之后,学生们大受启发,深刻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不仅在课外去大量收集体现父母恩情的文章,并且改编成小剧本,经过精心排练,加上自制的一些道具,淋漓尽致地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伟大的父爱和母爱的动人画面。这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更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在教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亦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