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试行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现行会计委派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委派制问题应对措施 1.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试行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从我国企业试行会计委派制实践经验来看,取得的显著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有效加强了对派人单位的财务监督。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减少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2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一些委派单位通过对委派人员具体工作职责的设定,使委派人员能够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要求处理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1.3有效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使委派人员积极履行其监督、把关的职责,彻底改变了“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虚假现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1.4有效提高了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委派人员不仅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为集团监督把关,也要从派人单位实际工作出发,积极地为派人单位出谋献策,帮助单位摆脱困境。一些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还能够参加企业生产经营、重大投资决策的制定等工作。又调动起了工作积极性,使委派人员的服务意识大为增强,表现在能够积极协助派人单位增收节支、很好地完成企业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 同时,会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 2.现行会计委派工作存在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这就决定了会计委派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必然影响会计委派的质量和效果。 2.1委派人员缺乏相应的独立性。这种委派形式不能保证委派人员独立的法律地位,不利于委派人员独立地开展工作。二是在经济上怕受到损失。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委派制都规定,委派人员的工资与派人单位经营状况挂钩,这样,委派人员管理行为受收入因素的制约。 2.2尚未建立委派人员合理的责权体系。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清楚,可能造成很多问题,怎样做到“集权有度、分权有效”是企业集团管理部门应思考的问题。具体到会计委派工作,一些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责权体系,或是责任、权利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一是权利界定难,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从上到下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可行性较差。二是执行难,一些单位明确了委派会计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但在实际执行中也有一定的难度,其执行情况主要还是受单位负责人的态度影响。三是监管难,一些地方会计管理部门没有相应的职能和权力来实现监督和管理。 2.3委派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 2.4委派会计人员的跟踪管理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后续管理办法不完善。一些单位仅出台委派办法,没有出台相应的跟踪管理办法。单位尽管委派了会计人员,但缺乏相应的后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薪酬管理、述职制度、轮岗制度、清销假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制约了会计委派工作的深入开展。 3.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几点措施
3.1正确处理委派会计与派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确保委派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