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的对策 1.取自生活,生成课堂 反思我们以往的习作教学,却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导致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象泛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求教师明白,习作的源头活水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应该树立“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论述,已经为我们如何处理好习作与生活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如何让学生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大家知道,学生习作,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因此,我们要努力打破“封闭、呆板”的习作教学模式,尽可能给孩子“松绑减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观察生活。生活是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集永、潺潺不断。 2.关注细节,恰当引导 指导小学生习作,应该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当中撷取素材。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做到六动:动眼,用敏锐的眼睛洞察生活,让每一缕阳光闪动在学生的眼睛里;动耳,用灵敏的耳朵,去倾听世界的窃窃私语,让每一丝清风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动脑,在广阔的生活空间、知识空间和个性空间里,激活学生大脑中那些沉寂的、杂乱无章的信息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对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信息链;动口,先说后写,词语接龙、口头作文、课堂演讲、即兴辩论等,让学生的口头语言得到空前发展,然后才动笔习作;动身,引导学生懂得形体语言扮演、表演,使作文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动手,亲自动手实践,体验生活中的乐趣,这样就能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化作激扬的文字。 3.注重评改,以评促学 习作评改是整个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和策略。针对习作评改中长期存在的“缺少互动,教师包办,忽视学生自评自改能力培养”等弊端,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总要求,而且还确定了明确的阶段训练目标。这些要求和目标表明,习作的评改要体现自主性、互动性,着力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自评自改、共同分享的兴趣和能力,使习作评改效率真正实现由“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水荣.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