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陈旧的观念;学生习作远离生活,内容空泛;教师忽视学生习作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为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取自生活,生成课堂;关注细节,恰当引导;注重评改,以评促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加之应试教育带来的诸多弊端,教师指导方法的急功近利,导致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也较普遍,这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总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习作,这显然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且要求无弹性,又显得有较浓的成人化、文学化倾向。学生又偏偏达不到这一要求,就慢慢地失去了对习作的兴趣,自然而然逐步产生了怕、厌、难的心理。于是教师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扭转学生的兴趣,只好从多写多练下手,结果又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局面:日记天天有,心得课课有。一个学期下来,日记有百余篇,习作几十篇。习作就像一个幽灵,无时无刻不困扰着学生,不但没有使学生产生兴趣,相反却成为学生精神的负担。此外,习作训练中教师又不注意科学性,重复命题,重复训练,造成训练无序列。 2.学生习坐远离生活,内容空泛 学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的内容、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素材都来自丰富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而学生习作就应该反映学生生活。事实上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体现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而忽略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以学生习作时一味追求成人化,文学化;其次,教师在头脑中歪曲简单地理解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一地要求死读作文书,更甚至要求背诵好作文,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造成学生写作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作文书中看到或背到的老而陈旧的内容,更别说具有真实性了。所以习作教学还应从观察入手,走向生活,充分打开生活空间,使学生习作充分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气息。 3.教师忽视学生习作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习作时思路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所谓的指导的限制,被老师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这一“紧箍咒”严重的束缚住了,不能够大胆地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不会放开思路,无拘无束,把要说的话讲够,也不能把胸中之意抒尽。因而,创新精神根本得不到体现。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