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办高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办学形式,在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独有的体制优势,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过程中应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对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方法和途径上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2003年以后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办高校的创立与发展,其本身就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最重大的制度创新之一。民办大学在筹建、经营及办学的各个方面的创新经验,对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具有较大的启示。随着民办高校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扩大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弥补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但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部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低、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不强,这就反映出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待优化。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和一部分高校纷纷推进创新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提出创业竞赛计划,复旦大学为培养拔尖人才拟制了“望道计划”。2002年,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的试点院校。2003年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及两院院士大会,2007年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上均提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如清华大学为MBA开设有创新与创业方向,安徽工业大学开办了“创新能力试点班”,地方高职院校也都在十二五规划中响应教育创新精神,提出“六个一工程”等建设性创业内容。以上均是在创新理论下进行的教育尝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可归纳为三大类: 1.学科化。将创业教育学科化,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2.第二课堂化。主要是以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与创业活动相关的各类社团活动等形式展开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参与者踊跃,尤其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高校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有特色的一种创业教育形式。
3.实践化。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引进高新企业,让学生在园区企业兼职、实习,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学校在场地、资金上予以优惠并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和技术的咨询服务。这是强调实践的创业教育途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