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阐述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入手,进而阐述了中华山水文化的形态和中国山水审美、中国山水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希望能够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风景园林;山水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中国风景名胜区(即国家公园)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袖珍山水”或“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林”。所以,中国风景园林是以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山水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的辐射力将继续扩大到整个世界。 1、所谓“山水文化”与“中华山水文化” 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是与自然山水有关的文化。与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相对应。中国风景园林就是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和利用对象,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因此,广义的山水文化,就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化,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活动空间或观照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狭义的山水文化是指人们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表现在与大自然山水关系密切的宗教文化、山水哲学、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艺术和风景园林文化等门类和专业文化之中。甚至渗入与自然山水有关的社会制度,以及受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某些方面。但从山水文化的整体上考虑,山水文化并不仅限于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文化方面,还应当包括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和材料而创造的物质文化方面。 “中华山水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山水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山水文化”。它是由中华山水的广袤多姿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个方面决定的。 山水之胜,在乎山也在乎水。山水本来一体,殊观分离,有山便有水。著名画家黄虹宾曾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灵,无水不秀。”它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国山形地势,江河湖泊之景。我国名山之多,风景名胜之多,不知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这不仅仅是因为名山大川中蕴含着钟灵之气,而且还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就表现为对天与人或者天、地、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持天、地、人三者同一的观点大占上风。如“人杰地灵”“山为地之胜”和“山水有清音”等。 中华山水文化追求着2种理想境界——人与自然和谐境界和自然内心的恬适境界。正如当今旅游成风,人们离开高楼林立的城市,走向海岛河滩、碧山绿野、丛林草原、天气气象,去呼吸纯净清新的空气,去体验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去享受生活的广静与闲适,所求获的正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所咏赞的主题,人类自然本性的归真返璞、生命真谛的“天人合一”。 2、中华山水文化的形态和中国山水审美 中华山水文化形态,从人类文化的三层面来审视,可以分为物质形态、活动形态和意识形态这三大形态: 1)物质形态:以建筑物和石文化为代表的物态层文化; 2)活动形态:以人群活动为标志的行为制度层文化(如祭祀活动、宗教活动、儒学活动、隐逸活动、争战活动和民俗活动等);
3)意识形态:以山水为“精神食粮”的心表层文化。如表现在宗教、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中。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