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ICU人员在生活护理中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本组资料来看,ICU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了解状况不甚理想,尤其是就“洗手搓揉时间”项目的问答,仅有28人(72.7%)能够正确回答,实际上掌握手消毒时间对杀菌消毒至关重要,能避免无效洗手[3]。消毒剂使用项目上,能较为到位回答的调查者为83.8%,情况差强人意,这可能与对洗手消毒方式认识单一有关。实际上,目前推行的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法对减少手上暂居病菌非常有效,这提示要求我们一方面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另一方面配合揉搓时间来进行常规手卫生处理。洗手是确保手卫生的前提,不过严玲花等研究却发现,目前临床护士在手卫生时机的实际洗手率平均为44.87%,其中尤以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和接触病人周围区域后的手卫生执行率最低。本组90例调查者无菌操作前后实际洗手110人次,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3.6%(48/110),形势严峻。实际上,上述三个关键手卫生时机对控制医院感染至为关键,尤其是对ICU来说,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物品及其周围环境后,手上不可避免会携带一定数量的病原菌,若不及时有效杀菌,病原菌将经手渠道传播至本已处于极度衰弱的病人,不仅会加重病人病情,影响抢救效果,而且还会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本组34例受访者对手携带细菌分类能正确回答,占总调查人数的89.5%,情况不甚理想差强人意,说明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从本文表2结果来看,ICU生活护理操作前后洗手依从性仅达到25.0%,这与国内吴欣娟等研究报道的21.2%较为接近,而同样国外的Karabey等报道的ICU所有工作人员洗手率为12.9%的结果也比较相近,说明无菌操作前后,尤其是操作后低洗手率是国内外普遍现象,而笔者在对洗手或手消毒指征进行调查统计时发现,绝大部分ICU医护人员是了解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证的,由此说明一些医护人员对洗手或卫生消毒认识还仅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用内化为信念,更未能真正贯彻到实际操作中。 3.2对改善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确保手卫生,关键在于科学、有效洗手,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行为科学角度认为,知识乃构成信念的前提,而信念则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因此,掌握正确、有效的知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最基本的前提。对医院来说,要广泛开展全员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认知、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证、手卫生操作规范等。同时,在ICU醒目位置张贴标语,设置洗手信号提示等,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及时洗手意识。②ICU要严格制定手卫生干预计划,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如在病房、治疗车、服药车、病历车、扫床车等配置速干手消毒剂,使用后及时补充并固定消毒剂放置地点。强化医护人员洗手意识,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开展手卫生操作考核。③加强质控员手卫生管理。程序控制,持续改进是ICU质控的目标,也是质控员工作的方向。一是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质控人员每周进行手卫生督导检查,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定期到科室直接观察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查看科室手卫生用品的消耗量,定期抽检医务人员手部微生物情况,提问手卫生的常识,将监测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并纳入职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价进行奖惩,从而督导和推进ICU工作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增强执行手卫生制度与规范的自觉性;二是定期开展质量月活动,以手卫生为主主题开展广泛宣传,组织ICU相关工作人员手卫生活动竞赛、主题演讲、护理质量比拼等活动,使手卫生意识深入人心,提高依从性。④程序控制。ICU医护人员应科学排班,统筹安排治疗与护理顺序,一般遵循无菌—清洁-污染的操作顺序,减少洗手及卫生手消毒机会。 综上所述,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环节,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强化洗手意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根本上改善手卫生状况。 参考文献 [1]肖敏,郑秀萍,郑学章.ICU护生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69-70. [2]喻珊.ICU生活护理中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0. [3]黄廷芬.手卫生干预对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5(8):169-17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