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介绍汽车工程专业肌肉骨骼疾患现状及常见疾患,从而进行病因分析,旨在探讨中等专业学校预防汽车工程专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措施,积极探索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与学生健康和专业结合的方式,从而减少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害。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汽车工程专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肌肉骨骼疾患是一类与职业有关的多发病。职业流行病学上习惯称之为下背痛和颈、肩等9个部位的疼痛或疾患。在工业发达国家,此类疾患影响到半数以上的职业人群,是职工因病缺勤的主要原因。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将此类疾患列为现代劳动卫生领域的十大难题之一,难点在于证实它与劳动负荷的关系。我国汽车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腰部、颈部、肩部疼痛为主,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一、汽车工程专业常见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汽车制造业工人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易发人群,职业因素是主要的危险因子。在铸造、机模、清理、物流、砂芯、质检等车间进行调查,其中铸造车间、物流车间工人腰部肌肉骨骼疾患年患病率较高,物流车间、砂芯车间和质检车间工人颈部和肩部肌肉骨骼疾患年患病率较高,砂芯车间工人踝、足年患病率较高。Torp等人对103名汽车维修工调查表明,76%的维修工有肌肉骨骼疾患症状,其中颈部疾患年患病率为62%,肩部为55%。 二、汽车工程专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病因分析 肌肉骨骼疾患相关的工效学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力学因素(用力/受力负荷、静力负荷、作业体位、重复动作等)、环境因素(振动、噪声、温度、人机界面尺寸等)、工作组织因素(作息时间分配、作业方式、作业时间、重复动作频率、生产速率等)、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紧张、工作节奏快、单调工作、生活压力等)、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工龄、BMI等)。 汽车工程专业常见工作姿势:(1)困难姿势:手在头以上或肘在肩以上作业,手在头以上或肘在肩以上重复性(1次/min以上)作业,颈弯曲>45°作业,同时伴肩部用力作业,背前曲>45°同时伴颈侧弯曲作业,蹲坐作业,跪姿作业;(2)高手部力量作业:手部强捏力重复性活动,手部强捏力伴手腕部不良姿势,其他手部强捏力,手部强握力伴高度重复性活动,手部强握力伴手腕部不良姿势,其他手部强握力活动;(3)高度重复性运动:高度重复性运动伴手腕部不良姿势,其他高度重复性运动,用力按键工作伴手腕部不良姿势,其他用力按键活动;(4)重复性碰撞:以手捶打做重复性(1次/min以上)压紧工作,以膝盖用力做重复性(1次/min以上)压紧工作;(5)沉重、频繁或困难地搬举:每天搬举的物体超过25kg低于34kg,每天搬举的物体超过34kg,搬举的物体超过45kg(2次/min以上),搬举的物体超过11kg(2次/min以上);(6)中度至高度的手、臂振动:使用碰撞钣钳/剥离器/链锯/敲击工具(铁锤、凿刮器、铆接或破碎锤子)或其他工具,能够产生高振动水平,使用磨具/磨砂机/竖锯或其他手部工具,能够产生中度振动水平。 冲压工搬运铁板,从事全身性动态重体力劳动,其下背痛患病率最高,这类似建筑工人的劳动并与其下背痛患病率水平相近。汽车和发动机流水线装配以反复性操作和静态作业为主,其颈、肩部疾患则处在较高水平。装配工频繁使用电动扳手,接触局部振动也是手腕痛增多的原因之一。
汽车总装为流水线作业,工人多用气动扳手紧固螺栓。通过现场观察和询问,使用气动扳手紧固螺栓时受试者感觉最累,最易引起腕部和肩部的酸痛。工作姿势:以解剖位为标准,肩部前屈接近90%,上肢略高于肩部水平;作业时间:工人每天从事装配操作8h,分上、下午2班,一班在气动扳手紧固螺栓作业过程中,肩部在作业过程中易出现疲劳,其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工作姿势、手部的重复操作和作业姿势固定等,有研究表明手臂前伸和外展是造成肩部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车工人在完成紧固螺栓过程中,手臂前伸大于90%,杨磊等[2]研究认为在自然坐位和站立情况下,随手臂前伸50%到前伸100%及手臂由60%下垂到平伸,肌肉产生的力却减小了,肌肉至疲劳的时间随手臂的前伸和上举而明显缩短。另外有研究表明手部的活动对肩颈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会导致肩颈部位相应肌肉活动大幅增加,加快肌肉的疲劳。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