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叹与宣叙融为一体 咏叹调与喧叙调没有严格的界痕。只要有灵感,或者剧情允许,普契尼就可以写出非常如泣如歌的旋律。如《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唱段,没有前奏,直接道出主题,以极富控制力的较弱的音量将人们一下子带入主人公幻想的情景之中。唱段中很多运用朗诵式、说话式的音乐来描述相见场面和人物心态。其语态、语势、语速与音乐形象吻合而贴切,节奏变化较为复杂,没有固定的格局,而是随旋律起伏而动。唱段中喧叙调与咏叹调两者融为一体,没有根本界痕。这也是普契尼歌剧演唱的一大特色。 2.突出深沉浓郁的音色 真实主义歌剧作品要求音色较为深沉、浓郁,相对来说胸声较多,演唱这类作品的流畅性的旋律时,声音的明亮性、灵活性、弹性等均属次要,而声音的戏剧性威力,力度的对比,声音的对比,饱满的气息支持,连绵不断的旋律作横向的、韧性的伸展则成为主要的。总的来说,演唱普契尼的作品需要更为浓重的戏剧性的声音,要求更混合、深沉及更宏大的音量。 3.适度运用随意板 普契尼歌剧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感人,具有典型的意大利式的热情,普契尼作品旋律的伸缩性很大,所以时常运用随意板来演唱。往往某个字、某个音、某一句上比实际音符要唱的长些,有时又短些。节拍的进行不是持续均衡的,而且在一小节或一小句中有快有慢,音值有伸有缩。这种随意板又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律,没有它又觉得乏味,运用得夸张过度了又流于庸俗、做作。总之,必须运用适度。随意板的运用适度是衡量演唱者艺术修养以及艺术气质的重要标志。这是普契尼歌剧演唱的又一大特点。 三、结语 纵观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女性角色成为他着力描绘和有意颂扬的主题,她们大多外表柔弱,内心刚强,对待爱情忠贞不渝。普契尼善于发掘女性内心敏感细微的精神本质,引入歌剧悲剧性的主题,将戏剧化的情节逐步深化,女性角色在歌剧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性,也为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丰厚而人性化的基础。可以说,威尔第完成了意大利歌剧的巍巍大厦,而普契尼则在大厦上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金子般的光辉。今天通过研究歌剧作品中这些演活的人物形象和演唱技巧,使我们对他的歌剧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在今后演唱他的作品时,能够更准确地领悟和表达他的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王岩淑.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J].艺术研究,2003, (1). [2]李亚丹.普契尼歌剧女性色彩的探析[J].大众文艺, 2012,(11). [3]高美英.谈普契尼三部歌剧代表作女高音咏叹调的风格 与处理[J].黄河之声,2009,(12). [4]陈春华.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角色分析[J].交响,2011, (3).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