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题后并没有让学生动手解答,而是提出新的要求:如果画图来表示两个小朋友走的格数,你想怎样画呢?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直条图的意思,使学生认识到由这个直条图不仅可以清晰地得到信息,而且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刘芳走了多少格。 下面的图你能看懂吗?把你理解的题意说给同桌听一听。 本节课仅从知识的角度看,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并不是着眼于知识的教学,而是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问题解决中“表征问题”经验的渗透和指导:线段图是数学问题常用的、重要的问题表征形式之一。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出现线段图是在三年级上册。这节课出现直条图(线段图的直观形式)就是在简单知识中进行自然渗透,显然,这样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和深刻。 2.丰中求简,识别模式 模式识别是一种知觉过程,当人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而且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就是模式识别。在数学应用中,模式识别是指对数学模式的再认识。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具有共同结构的一类问题或者具有相同解法的一类问题就是一种模式。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识别模式的经验,就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中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的特征,并用简单的模式来表达这种相同特征。 【案例5】二年级下册乘法练习十二 8.修一条8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7天,每天修84米。还有多少米没修? 9.(1)冬冬看一本75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冬冬看一本7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20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教学第9题时,学生读第(1)小题后正准备解答,教师提示:这一题与前面的哪一题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呢?解答后再比比、想想:它们为什么会有相同的方法和思路? 同样,在教学第(2)小题的时候,同样启发学生这样思考、解答、比较。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总结:这里的四道题其实就是两类题,尽管每一类题目表述的内容和数量不一样,但它们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都是相同的。这就提醒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想想它是属于哪一类的问题,再按照相应的思路和方法去解答。 数学是使人聪明的学科,模式识别是使人变得聪明的灵丹妙药。上面的教学,教师不只是带着学生解答四道题,而是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思考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与刚解决的哪一题在解题方法和思路上相同,这个思考、比较的过程就是模式识别的过程。正确识别了模式,比解答几十道题都有价值。因为模式是简单的,问题是丰富的,在以简驭丰的过程中学生识别模式经验将逐步形成。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