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现在普遍使用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一般只是针对体育课而制定的。学生仅仅完成高校体育课程要求的内容就能的高分,对于那些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完成课程目标或完成体育课程目标时成绩不高但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活动,提高体育技能,养成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将课外体育活动排出在评价的范围之外,导致了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单一,忽略了情感学习目标,忽略了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应该得到的支持和鼓励。体育课程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就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 2.2高校体育课程评价过于强调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我评价 目前所采用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一般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学生参与体育课程评价的机会很少。教师以个人的观点和角度去评价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应得的分数,学生则对自己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了解。这样的评价方法是单一而且很片面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就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新课标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决不能仅仅依靠快、远、高这三项指标。为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中去,实现健康第终身体育的目标,应该在评价标准中加入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赛事的次数等因素。 态度,是一种激发自我的力量。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学生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学生体育课程成绩不好,不能说明这个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课,或许对这个学生而言他所取得的目前的成绩已经是最好成绩,他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体育课,就应该得到相应的鼓励。虽然学习态度是一个不可量化的东西,无法给出一个直观的结果,但这并不影响学习态度通过其他表现形式表现出来。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出勤率来反应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对于那些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的学生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那些在体育课上消极的学生,也应该鼓励其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 学生仅仅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必须在课余时间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应该通过学生 (2)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大多数高校采用教师评价的方法来评价体育课程。显然,这种方式是片面的。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体,更应该参与到体育课程评价中去。 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针对自己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进行的自我评估与打分。学生互评是指学生相互之间通过互相给分的方式进行互评,这种做法弥补了学生自我评价存在的虚假现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这一部分评价不计入学生的体育课程成绩中。这是真实的反应体育教师对待体育课程认真与否的重要指标。高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本成绩适度的调整体育课程,或者合理的分配体育教师。 总之,就目前高校存在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而言,本文所提出的两点建议是可行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