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迟桂花》是郁达夫于1932年10月于杭州写下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应原日本留学时老友邀请来参加其婚礼,被翁家山清新的美景,尤其是“令人欲醉的桂花香”而深深吸引,也被翁则生的妹妹莲率真的天性和纯洁的心灵所净化,也对“迟桂花”象征的“晚到的幸福”有所感悟。笔者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浅析此文。本文将从作者的创作动机、人物的塑造以及“迟桂花”的象征意义来具体分析。 【关键词】《迟桂花》;精神分析法;力比多;升华说;象征 《迟桂花》是郁达夫于1932年10月于杭州写下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日本留学时的老友翁则生写了封信给作者告知他自己近些年的坎坷,以及将要结婚的喜讯。作者应邀到来,被翁家山清新的美景,尤其是“令人欲醉的桂花香”而深深吸引,也被翁则生的妹妹莲,率真的天性和纯洁的心灵所净化。也用“迟桂花”喻指“晚到的幸福”祝福友人。 一、作者的创作动因 弗洛伊德认为作者创作的动因是力比多,它是一种“性的能量”(sexualenergy),是“饥饿能量”(hungerenergy)的一种形式,要使之满足,就得将其投入到性的对象中去,但有时这种性能量也会从性对象中退却出来,从而被带回到自我中去。【1】而作家“被带回自我中去”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文学创作。 那么郁达夫是否是在这种动因下创作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来讲,郁达夫的创作中,爱情或说性欲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而他本人也是一直处在婚姻或恋爱之中。他心中总有一个推动他奋斗和创作的动力,那就是女人的爱。1927年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即王映霞)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要更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有点意义的。”【2】他之前的日记也多次提到“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是肯的。”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发表到文学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并且,郁达夫在写作这篇《迟桂花》时正处于和王映霞女生幸福的婚姻生活中,所以从作家个人生活的角度几乎可以验证弗洛伊德这一理论。 从作者在文中的描写也可验证。一是对桂花的香味的描写,我国自古文学作品中用花比作女人。作者花浓重笔墨描写翁家山的“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浓艳的气味”,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闻了“似乎要起性欲冲动的样子”。二是文中对翁莲的肉体的描写,“红红的双颊,突挺的胸脯,和肥圆的肩臂”、“她的身体,也真是发育得太完全”,非常直接地表现出“我”对翁莲的想入非非。弗洛伊德认为“美”这个概念根植于性冲动。【3】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极大可能的受到了力比多这个动因的推动。 二、人物塑造 弗洛伊德在人物塑造方面坚持“升华说”,他认为“性本能的成分,尤其是具有这种升华作用的能力,可以用一种更远大、更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其原有的目的。”作用在文艺上,就是作者实际上把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加以升华了,而升华作用最终取得的效果就是“把内心的冲突塑造成为外部的形象”【4】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其自我活动和升华而得到真实的刻画。
本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老郁、翁莲,翁则生。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