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2010年后,“90后”大学生成为了高校学生主体,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经济、生活水平迅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网络、家庭等因素影响下,他们形成了早熟、独立、张扬、自信、知识面广、责任感缺失、辨别能力弱、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特性,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形势下,高校对“90后”大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凸显、难点尽现。 1 家庭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指示精神充分说明家庭对于大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 1.1 家庭教育偏离 目前,我国教育形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组成,其中家庭教育占到70%,但是,在理论支撑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了解方面存在误区,在家庭教育进行过程中运用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方式、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坏影响。另外,“9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出生于60年代,他们经历了时代变迁,他们过过贫苦的生活,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对于生活他们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他们追求思想的独立与开放,追求事业的成功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仅仅是通过金钱的堆积,而不能从感情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导致“90后”大学生异常叛逆,而且在情感缺失的情况下变得冷漠、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 1.2 家长干预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都不时的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教育者们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尤其是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或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时,学生家长会立即出面干涉,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出于私心,通过送礼、托关系等各种手段干涉高校管理。家长干预不仅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们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对学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违反了纪律、犯了错误不再惧怕,更不知悔改,甚至丧失道德品质,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导致了高校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2 高校管理体制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2.1 分工明确,缺乏沟通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设立学生处负责主要学生管理事务,校园文化活动、团员管理等由校团委主要负责,招生与就业等工作由招生就业工作处负责,宿舍管理、学生校园安全等则分别由后勤、保卫处负责,这些机构为校园内平级单位,虽大部分单位隶属学工部,有明确分工,但彼此间缺乏沟通、协调,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另外,教、管分离严重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管理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管理模式滞后 “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认知感、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较以往大学生以很大的转变,但是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却是内容陈旧、方式落后,基本仍延续着以往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校风建设等内容作为工作重点。管理模式的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变迁,更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 3 大学生思维模式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特殊的时代背景、特殊的社会背景、特殊的家庭背景造就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他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观念,但自控能力较差;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缺乏刻苦精神;他们希望独立、自由、希望有广阔的空间,但不能约束自身行为,无法衡量自由的尺度,往往由于自由过头不学无术、沉迷网络,甚至触犯校规校纪、犯律法规,此外,他们还具有早熟、张扬、自信、辨别能力弱、心理状态不稳定等特性。“90后”大学生的上述特征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也导致学生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心理困惑制约着大学生管理工作。 4 管理难点解决对策 4.1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管理一体化 把学生培养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家庭与高校对学生培养一致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应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机制,把以往高校只针对违纪或犯严重错误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方式转变为与所有家长长效沟通,共同对学生实施监督与管理,高校还应加强部分因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教育能力有限的家长的说服教育工作,使所有家长能与学校教育管理相吻合,不偏爱、不溺爱,敦促学生健康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也应不断寻求社会各界支持,为学生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加强学生与社会沟通,让学生懂得社会需求,使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而努力,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育人环境。 4.2 树立全新管理工作理念 一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尤其是面对“90后”大学生,要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在工作中要服务、尊重、关心、激励、培养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目的。二是要树立民主的工作理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三是要树立法制的工作理念,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真正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及违法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做到管理自觉。 4.3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管理制度,强化、细化大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按照大学生手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执行日常考核,把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评定分数与评优评奖等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保障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对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增强工作能力。三是要树立依法治校,及时修改校规校纪中违背国家法律的条文,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保障大学生权益。 参考文献: [1]高猛.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3):1-3. [2]张云,胡传锋.学生管理难的成因与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09):37-38. [3]白海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专业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66-68.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