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的高职院校主要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为学生进一步成长为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构建一个技能型、技艺型发展的平台。技能、技艺等实践能力是需要一个培养过程的,甚至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技术指导教师的细致观察发现,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入学时的实践能力并没有随着当今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各个企事业用人单位也反应,部分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究其原因,可能由几种问题引起:①现在生活条件的逐步优越,加上独生子女比较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遇事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轻视劳动,不愿意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②现在很多学生升学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③在中学时期的各种实践项目,由于有的学生自身惰性较大,不愿意参加。 ④有的学校只注重卷面成绩,把实践环节放在了次要地位,有些条件差的学校没有设置实践教学。 ⑤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建立学习兴趣,对动手环节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实习成绩以取巧或蒙混过关了事。 ⑥学校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那么这些由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影响给高职院校的技术能力培养带来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而我们的专业技术实践老师也要作出更大努力。根据技术培训老师以往的经验和总结,在目前现有条件下,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个观点作为解决方案。 1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首要因素 在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中,技能培养要求增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严谨笃学的工作作风。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第一、在专业教师接收上,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准入制度,不但要注重学历,更应注重技术实践能力,尽量使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不但要有相应的理论授课水平,最好还要具有几年企业工作经历。第二、对已经入编的新任职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放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锻炼,要把考察重点放在顶岗实践环节中的实际动手能力上。第三、在必要的时候高职院校可以聘用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尽可能的使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做到共享与互补。第四、学校应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大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2 建立多种兴趣小组或技能团队是诱导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很好途径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这种状况,授课老师发现人才,鼓励个性发展,实施重点培养。由学校部门负责人主持,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专业的各项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以练促赛,以赛促学,学校监管部门进行及时检查,总结经验交流成果,选评出亮点项目进行奖励。 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或建立校办工厂。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要有真本事,能动手,所以,具备职业能力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和专业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锻炼,一是比深入企业便捷、方便、高效且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二是可以解决企业无法满足的实训项目,通过校内真实的生产过程,或者是模拟实训室完成实践锻炼,不受特定的环境和时间限制,可以反复、多次、随时的进行实践直到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找到解决对策。 4 建立多种多样的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实践锻炼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在这里我们认同和借鉴了当今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 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由用人单位提出要求,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根据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会议参与学校的培养方案的制订,通过讲课等形式把企业的用人要求传达给学生。 ②“校企联合式”培养模式。是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办班的一种办学形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成了办学的伙伴,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学校得到了企业办学经费及师资支持的同时,企业则得到了符合自身人才规格需求的未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校企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逐步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学校的每一个专业不可能都建立良好的校内学生实践基地,而企业又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校企双方就牵手订立协议,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在校接受理论知识与初步的技能培养,更高、更新一些的技能培养由企业来承担。 ④“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是由企业直接进驻学校,通过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学校零距离接触生产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通过“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学校获得企业资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师生可以通过观摩和师傅的指导,学到了企业生产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对于专业技术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出一部分费用,资助其继续深造。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从思想上解决学生不愿意参与技术实践活动的问题 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学生思想上解决问题。传统的就业观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直让部分学生轻视劳动,只想到既轻松又挣钱多的岗位,或者觉得只有当官发财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技能培养,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通过模范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李居参,李晓东.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双证书”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5(3):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