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谈生态元素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时间:2013-08-28 13:52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王一 点击:
人处于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与身边环境密切联系,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经济需要,我们的生活环境慢慢转向工业化城市,然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生活空间里,找到自然的气息,一个平衡点。生态环境,特别是当今设计与环境关系已经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了,但

  人处于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与身边环境密切联系,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经济需要,我们的生活环境慢慢转向工业化城市,然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生活空间里,找到自然的气息,一个平衡点。生态环境,特别是当今设计与环境关系已经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了,但是计如何将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创新与和谐发展,却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室内空间生态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老板、盲目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生态是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对于生态的研究,受到若干新兴科学发展的影响,如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环境艺术和现代室内设计工程管理等。而且,生态设计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

  一、人与自然

  生态的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饮食注重营养的搭配和食品的绿色无害,居住环境追求安全舒适、亲近自然,交通工具考虑节能减排、主动选择公共交通或增加徒步旅行的机会。可见,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更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科学、务实的生活态度,表现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非对抗性的关系。

  也许我们还记得儿时在农家小院安静地欣赏下雨天屋檐滴水的情趣,也许我们在一次远足旅行时看到白雪皑皑的美景而惊叹不已,也许我们回到农村田野看到庄稼的生长过程欣喜万分。如今我们屈居于钢筋混凝土的盒子,离自然越来越远,风霜雨雪、万物生长的自然过程被无情地阻隔于视野之外。如果生态建筑能把这些自然过程呈现出来,必定是激动人心的,比起那些冰冷的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和优越感,创造一个亲身感受自然过程的空间更让人心动和向往,也更能够唤醒我们的环保意识。

  关于自然生态生活方式,已经有很好的典范。20世纪末西方出现了一个名为洛哈思主义(LOHAS,即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的新兴生活型态族群。这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他们以乐观、包容的态度看待生活,支持“非大量制造”、“多样性”和“环保”,在简单、健康的生活中获得快乐。洛哈思生活方式值得提倡。

  二、从自然生态中提取元素

  设计中采用自然材料、引入自然元素不失为一种实现生态设计的方法,但是静态的自然元素往往不能持续地刺激人的知觉,因此对人的生态意识的唤醒作用还是有限的,而动态的自然过程却不一样,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能带给我们持续的、永不疲劳的审美享受。

  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建筑内部各个界面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覆盖,参观者乘坐缆车游览整个场馆,像蜜蜂一样穿行于绿地与鲜花之中,参观的过程就是在完成一种体验自然的旅程,真正使人们体会到“小空间、大自然”的生态建筑的魅力。

  三、自然生态材料的运用

  (一)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不但具有无污染、无毒害、健康环保的物理属性,而且在知觉效果上给人质朴、温暖、亲切的感受,与节约、环保、低碳的设计相适应,是自然生态空间设计的绝好选择。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泥土等,不需要太复杂的表面处理,材料本身就能呈现出美丽的质感,让人产生亲近自然的美好联想,并且这种良好的知觉特征是多方面的,能唤起人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各个方面的良好感受,生态设计不光是看起来生态,而且闻起来、触摸起来、使用起来同样生态。

  (二)高科技材料

  通过高新技术来解决生态问题,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休闲的人工环境,客观上解决了很多问题,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利用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风技术、保温隔热墙体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水循环技术等高科技,可以创造出最优化的物理环境,让人在高科技所包围的空间中享受到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和通风。关于生态效应,通过经济换算,可以用精确的数据证明一栋建筑物在节能减耗方面的实际作用。论文指导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高新技术对于实现生态目标的作用,但要注意高新技术应用的“度”,要考虑新技术本身的生态性,并考虑新技术对于帮助提高人们生态意识的可能性。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