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宣传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广大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和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对党建报道十分关注,但读者也反映党建宣传报道存在"不爱看"、"不好看"、"不耐看"的问题。 如何提升党建报道的吸引力?咸宁日报去年组织策划"领头雁工程通城经验解读"系列报道,在"标题口语化、呈现故事化、挖掘个性化"上下功夫,有效地提升报道的吸引力,释放党建报道的正能量。系列报道发表两个月后,全省基层党建现场会在通城县召开,推介通城经验,这组报道作为会议材料,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标题口语化,让党建报道"爱看" 现代新闻传媒高度发达。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每一条新闻全文,而是先读标题,感兴趣就接着往下看,否则就直接跳过。从"题为文眼"到"读题时代",标题在稿件、版面乃至整张报纸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决定着人们的阅读取舍。 通城是全国闻名的打工大县,常年有10多万人在外打工经商。县委从这一县情出发,在打工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全县半数以上的村两委会成员、三成以上的村主职由"打工能人"担任。"回归村官"破解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难题,其经验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副书记张昌尔的充分肯定。 作为一家市级党报,咸宁日报精心策划"领头雁工程通城经验解读"系列报道,借鉴事件性新闻的报道手法,按"总-分-总"谋篇布局,"消息+主题通讯+权威访谈",五篇报道梯次展开。 五篇报道中,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标题。 第一篇消息主标为"通城回归村官新农村建设显身手",副题为"李鸿忠批示:通城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用朴实简洁的文字,提取两个关键词:"回归村官"、"通城经验",进而阐述它们的由来和典型性。 接下来的三篇主题通讯,均用关于"雁"的三个成语作主标:"群雁归来"、"大雁展翅"、"雁过留声",通俗易懂且意蕴深长,报道回归村官现象及其所为所思所获。 主题通讯的三个副标题--回望"回归村官"返乡之路、直击"回归村官"的兴村之策、问切"回归村官"的心灵之脉,对主标题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三者之间层层深入,如剥丝茧,且互为因果,互为论证。 三篇通讯的小标题也很讲究。譬如,"雁过留声"的三个小标分别是"富翁支书"的得与失、"复出支书"的荣与辱、"红娘支书"的名与利,对仗工整,观点鲜明,对主题进行细分和提升,让报道更加引人入胜。 第五篇访谈《贵在坚持讲"通城普通话"》,用"普通话"比喻党中央的政策,用"通城话"比喻通城的县情,用"通城普通话"比喻立足县情落实党的政策,从理论的高度论述回归村官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 整个系列报道中,从主标到副题再到小标,既注重与众不同的"标新",又讲求适合读者的"韵味"。通过采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每道标题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口语化的表达中,实现新闻性、艺术性、思想性的互融,逻辑力、节奏感、审美性的兼顾。
作为第一视觉元素的标题富于感染力,自然会吸引着读者进一步阅读,产生"爱看"的欲望。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