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十星"文明创建从地处鄂西北大山深处的竹山县脱颖而出,被称之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成为享誉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时隔19年,竹山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中央文明委、中宣部决定再次推广竹山经验。为深入挖掘"十星"文明创建的典型意义和成功经验,《十堰日报》于2012年7月下旬推出"竹山'十星'创建19年回望"系列报道,即《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常创常新的最佳载体》、《燎原神州的文明之火》。 报道刊发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前不久,该报道先后夺得2012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和第30届(2012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评委们在比较各家媒体关于"十星"文明创建的报道后,一致认为《十堰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立意高远、角度新颖、形式美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十星"文明创建新闻报道的上乘之作。 另辟蹊径 推陈出新 "十星"文明创建是老典型,多年来类似报道层出不穷,可谓"前人之述备矣"。如何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出精出彩?我们深感压力巨大。 压力之一:"十星"文明创建是难得的绝好题材,完全可以成就优秀新闻作品,我们若是写不好,那就是愧对时代、愧对历史、愧对竹山人民的"伟大创造"、愧对"竹山经验"这张靓丽名片。 压力之二:"十星"文明创建的精彩报道很多,曾经诞生了一批优秀新闻作品。此次系列报道很难摆脱以往报道的"旧圈子",很难做到"不落俗套"。 压力之三:此次报道要求极高。中央文明委、中宣部和湖北省文明委、湖北省委宣传部相继召开现场会,全国各类媒体将聚焦竹山,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市级纸媒要从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其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困难才有激情。我们不畏艰难,不惧压力,苦苦思索,精心谋划,最终找到突破口,决定从"新"字上入手,立足于"具有创意、挖出深意、写出新意"这个出发点,挖掘"十星"文明创建这个老典型的新故事、新做法、新经验,以新人说新事,以新事喻新理。 我们认真查资料、找线索、理思路,精心拟订采访方案,冒着酷暑深入竹山县乡镇村组采访,与故事中的人物交流,进一步发掘新线索,寻找新素材,理清报道思路。如为找到《十星歌》的作者--宝丰镇退休干部王义富,我们一直等到深夜11点多,和他座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从他那儿搜集到了一批从未报道过的新故事,为系列报道充实了许多新素材。就这样,我们先后采访了上百人次,搜集了几十个"创星"故事,掌握了大量鲜活素材,为随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突出主线 脉络清晰
在采访和写作中,我们围绕"老典型、新做法、新经验"这个主题,紧扣"十星"文明创建脉络主线--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引领文明,进行谋篇布局。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