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筹集到资金,对于任何一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建立政府、银行、企业、社会等多元化资本参与立体体系是前提。
2.1制定激励政策,完善文化企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这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的前提和保障。
①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鼓励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资金流向文化企业。如政府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新兴文化产业进行引导性、示范性投资,进而带动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符合政策导向的文化产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银行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引导信贷资金向文化产业倾斜;制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等。
②政府作为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从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与咨询的评估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等方式,化解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处置难题,以消除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所引发的“后顾之忧”。
2.2强化文化企业融资环境建设。
①健全法制环境。针对文化产业无形资产易复制、易模仿特点,尤其是要强化产权保护的立法与执行,加大对盗版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的现实享有。
②健全金融环境。对文化企业投资本质上仍是一种商业性行为,为此,政府不论是在资本的筹集,还是在资本的运作过程中,都应加强对金融市场体系的规范管理,提供规范、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
2.3学习、借鉴、吸收西方成熟先进经验,鼓励金融创新。如:
①推动促进保险与文化产业相结合。2005年,中国信用出口保险公司为华谊兄弟公司的《夜宴》在海外的发行做出信用保证的服务,保额高达2000万美元,成为保险业与影视文化娱乐公司的海外发行的第一次合作。保险行业介入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承担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这实际上也成为了一种非常隐性的投资的手段。
②推动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文化企业低成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而现实中,文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等的不同,来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直接融资方式: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如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42.42亿元,发行市盈率达41.22倍,总市值也达到了200亿元,这与企业改制前的净资产相比,相当于再造了两个出版集团,企业的规模实力迅速壮大;大型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块来筹集资金;而那些暂时还没有能力自己上市的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和那些已经上市了的公司共同合作,采用兼并、收购、资产置换、托管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借壳上市”、“捆绑上市”;还可运用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工具,实现低成本融资。
参考文献:
[1]张宇峰.融资租赁实物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周晓强.《金融支持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金融时报》,2009年8月3日
[3]中宣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0-4-9
[4]常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84-8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