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勤读书、勤记录、勤思考的习惯,可让学生随身带着纸和笔,听话读书时,遇见妙处,便把它记下来,这就积累了作文的雄厚的基础,尽管放翁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这一“偶得之”也是以丰厚的积累为必要条件的。广泛阅读,利用汉语言文化丰厚的底蕴,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最终为提高表达运用语言文字的写作基本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思考和笔记把读和写连成一条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从听读入手,有了生活积累,当然下笔如流水,常写常新,教师在批改之中亦常有所得而兴致勃勃,如此良性循环,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套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自然规律,因为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阅读、涵咏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钟情生活,写“生活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随想随写,长则数百字,少则一两句,观察的多了,大脑思考有所感,有心得体会了,日积月累,大脑的思维灵动性自然而然也就被激活了,我们每次习作都要求学生搜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来入文,这样的材料才易于真情实感的表露,才会脱离一贯性的无病呻吟式作文,走出空洞无物的空中楼阁怪圈。
第四,为学生们开辟广阔的写作天地,平时利用各种契机采取多样方式,不拘一格地练笔,为学生开辟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这样,作文教学就不会为了应试而统得过死。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皆可情动于衷而发为声、形于文,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作文就成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会发展到“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到了这种境界,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鼓励写放胆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写结合的含义之一是学以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范文的构思和写作技巧,甚至对于某些佳词美句照引不误。教会学生巧妙地来“抄袭”、“借光”来让自己的作文闪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当然得要学生明白,这里的“抄”不是盲目地一味全抄、乱抄,而是巧妙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及好的写作技法,进而革新。
第六,教师学会从学生的思想心理角度写下水作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阳光;同样,教师的下水文章也应成为有助于学生作文与做人的雨露。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可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第七,语文教学重教材讲授,轻动笔训练的做法需要彻底打翻。平时老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教材的教学上,课堂上是不厌其烦的字词句篇的分析、中心主旨的理解,学生课下还要做布置的课外练习,准备考试还要耗去大部分生命,大部分学习时间流失在题海中了,大脑整天疲于题海之中,孩子们哪里还有呼吸新鲜空气、吸收高质量精神营养品的自由天地。平时无时间去阅读摘抄积累,何谈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感悟思考,于是乎考场除了抓耳挠腮,想半天挤一句硬拼凑,就别无他法了,生硬干枯味同嚼蜡的作文语言也就见怪不怪,不足为奇了。教师再批改,除了一味埋怨学生,也就只有加重扣分了,扣得越多,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越低。想想看,平时不准备牙膏,或牙膏皮里根本就没装入膏脂,一旦想刷牙时,没有好牙膏脂,只有硬挤啦,那挤出来的也不是新鲜的货,要不就是过期的,要不就是假冒伪劣的次品,放进嘴里感觉如何?味同嚼蜡!这样能刷好牙吗?我想不仅刷不好,刷不出一腔清新,还有可能导致反胃呢!我们倡导要让学生做小蜜蜂,勤采百花之“蜜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蜜糖”来。学生阅读破疑顿悟,探得胜境,情感之弦受触发时,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往往就会产生表达心境、心声、心情的需要,再因势利导,激发表达,让他们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跳出来。文思泉涌何须用力去挤!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第八,以读促写,以写激读,开展作文比赛活动,激励学生读书欲望,实现良性读写循环,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库提供充足的储备。,成立读书写作社,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思想交流的基础上,我们每个月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征文活动,告诉学生:“读你想读的,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只要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自然就不会惧怕作文了。挤牙膏现象的根除也绝非难事了!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