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生命的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态。
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增强生命意识,而且反过来也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关注课堂生成,相机进行教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现时思想和心理状态,在教学设计上做到粗而不疏,留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课堂的不断生成中,随机、适时、润物无声地进行教育。学习《海伦·凯勒》一课后,我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物是海伦·凯勒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布置的小练笔是“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我将这样度过……”这是一次从读到写的体验,让我们的孩子对拥有健康的器官和生命多一些珍惜的感觉吧!
三、在课外实践中体味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地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地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的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迸发出十分耀眼的火花,生命弥足珍贵啊!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虽身处逆境仍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处理教材,善于驾驭文本素材,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时,要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生命去点燃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以达成让学生自觉地去捍卫生命尊严,丰盈生命内涵,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态之教育目标。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