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   

时间:2016-11-04 09:02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余静 点击:
【摘要】《道连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亨利、道连和巴兹尔之间关系变化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小说人物内心本能、欲望、善与恶等道德伦理的情感体验。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视角分析了贯穿整部小
 
 
  【摘要】《道连·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亨利、道连和巴兹尔之间关系变化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小说人物内心本能、欲望、善与恶等道德伦理的情感体验。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视角分析了贯穿整部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提出这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道连精神人格的三个不同方面,并进一步探讨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小说中的争斗与发展变化。
 
  【关键词】《道连·格雷的画像》;本我;自我;超我
 
  王尔德1895年出生于都伯林一个英格兰贵族家庭,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王尔德被公认为怪才,集作家、戏剧家、诗人、美学家多种身份于一身。《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其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英国长篇小说的经典。
 
  《道连·格雷的画像》讲述的是一个为艺术献身的画家与能言善辩的亨利勋爵和深陷欲望泥沼的道连·格雷之间的故事。年轻贵族青年道连看到画家巴兹尔为其画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美貌,道连在画家的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许下心愿,希望自己永葆青春美貌,所有的岁月沧桑和罪恶都由画像承担,他的愿望奇迹般实现了。之后,道连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犯下恶行,一天天走向堕落,画像随着他的每次恶行变得愈加丑陋狰狞,最后他终于承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执意要毁掉记录着自己罪恶的画像。然而当他举刀刺向画像时,刀却刺进了道连自己的胸膛,他的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恢复了原有的美貌。
 
  在小说中,王尔德是要探究道连在欲望中的自我生存问题,即自我是如何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徘徊,并最终失去理智,走向自我毁灭。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人格心理分析学是其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每个人都拥有人格,根据人格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获得健康人格的关键是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文就是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道连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徘徊的过程进行分析,展现每一过程中道连自我的矛盾与挣扎。
 
  一、本我对自我的操控
 
  纵观整部作品,亨利勋爵、道连和巴兹尔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关联恰恰重合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即自我,本我,超我。亨利是道连人格中的本我,弗洛伊德指出本我是位于潜意识深处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类本能的内部驱动力,控制本我的机制是“唯乐原则”,即不顾一切的去寻求满足和快感。根据弗洛伊德对本我的阐述,本我所遵循的“唯乐原则”恰恰符合了小说中亨利所倡导的新享乐主义。道连则代表自己人格中的自我。自我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中介环节,起着调和本我和超我的作用。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同时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画家巴兹尔是道连人格中的超我。“超我是人们将社会生活过程中学会的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也就是指人的良心、良知、理性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按‘唯实原则’行事”。画家曾说过他在画像中注入了太多的自己,而画像中潜藏的超我一直在影响着道连,这潜藏的超我总是以画家所坚持的道德规范来对道连进行责问和惩罚。
 
  小说开头提到道连第一次见到亨利勋爵就被他的“青春短暂”、“摆脱诱惑的唯一方式便是向它投降”等观点触动,这些话语“已经触动了他体内某根神秘的弦,那根弦以前重未被触动过”。由此可知最初是亨利唤醒了道连人格中固有的本我,而此后亨利的玩世不恭,亨利对道德理念的蔑视以及对快乐原则的宣扬都对他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道连承认亨利的观念是不可取的,他也曾痛恨亨利教给他的一切。但这样的反思却往往转瞬即逝,在初识女演员茜比尔时,道连有打算不再见亨利,摆脱本我的操控,回归正常生活,但是道连却终究抵抗不住内心欲望的诱惑,从未将自己的打算付诸于行动。代表本我的亨利在道连作恶后的每次出现,没有对其进行教导与指责,只是一味地灌输他的那套新享乐主义。不难看出道连一次次的身陷欲望深渊,背后的推手无疑是代表本我的亨利了。作为自我的道连逐渐被本我支配,本我激发了本能的冲动和欲望,驱动自我不顾一切去实现快乐原则,去享乐。即便自己犯下的恶行再多,与亨利在一起时,道连内心从未对自己的罪行忏悔过,有的只是对他人的指责、憎恨。
 
  二、自我在超我中挣扎
 
  在画像完成之前,画家巴兹尔和道连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巴兹尔对道连的影响较大。道连的本我没有对自我起到支配权,此时的道连清纯美好、秉性善良。画家为此时的道连画肖像是欲将这种美好记录下来并一直保持下去,画家在完成画像后对道连说到“至少你外表像它,但它永远不会变化”。这暗示了道连在后来的作恶过程中依然保持的俊美外表并不是画家当初勾勒出的画像之美,这说明画像之美和道连外表之美不是同一的。道连的英俊外貌是一种伪装,是一种假象;而画像的美是心灵美,是画家眼中真正的美。最初创作的画像是画家呕心沥血之作,是超我的象征,画家以唯实原则认同此时循规蹈矩、心地善良的道连才是真正的美少年。同时画家将这幅倾注了太多自己的画像赠与道连,无疑是象征超我的画家想以此影响道连的行为,希望道连永远保持纯洁与善良。然而在画像完成时,道连却痴迷于亨利的人生哲理——新享乐主义,开始远离巴兹尔与亨利交往密切。画家巴兹尔在小说中的出现明显少于亨利,主要是由于道连意欲摆脱巴兹尔的说教和监督。虽然在小说中道连貌似摆脱了巴兹尔,甚少与他交往,但是在每次作恶之后他都会感到痛苦不堪,其原因主要是挂在阁楼里的那副画像。画像一直在他身边,在他心里挥之不去,他的每一次恶行都会反映到画像中去,使画像变得恐怖狰狞。画像一直在审视着道连的言行,画像的存在不得不让深受本我控制的道连反思自己的行为,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然而代表超我的巴兹尔及画像无法抗衡本我对道连的控制,最终在本我的操控下道连杀害了画家,想以此摆脱超我的监控。然而杀害画家并没有让道连重获“自由”,在小说最后,犯下种种罪行的道连终究忍受不了画像对自己的无声指责,他将邪恶的目光锁定到画像并试图毁掉记录着自己罪行的丑陋画像,当他举刀刺向画像,期望彻底摆脱超我的监控时,道连的人格彻底崩溃,自我妄图摆脱超我一味地依从本我,那么等待自我的也只有毁灭了。
 
  三、结语
 
  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王尔德的这篇长篇小说,更加形象与生动地阐述了道连·格雷复杂的内心矛盾与挣扎。王尔德巧妙地对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进行角色安排,亨利的反对传统道德礼教,巴兹尔的崇尚道德伦理以及道连在欲望中的痛苦挣扎。这三者无不体现道连人格的三个构成成分:本我、超我、自我。将道连人格的本我、超我、自我外化成能触手感觉得到的小说主人公,本我、超我、自我的矛盾冲突一一通过这三个主要人物的言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编排无疑体现了王尔德精湛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南玉祥,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
 
  [2]王尔德.郑晓园,魏文峰,译.道连·格雷的画像[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胡宏宏,潘明.王尔德艺术作品中的绝望心理剖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5).
 
  [4]凤芳.病态的自我心理防御——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主人翁的毁灭[J].文学欣赏,2013(24).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