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发展了存在主义理论,在《暗店街》中,通过对个人身份问题的思考,将现代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去,其对记忆的追寻可看作是一个过程而存在。在此笔者通过莫迪亚诺对失忆的书写、行动的追寻及其自我的超越,探讨其“寻找自我”的主题。
【关键词】失忆;行动;追寻;身份
法国文学作品中,关于探寻自我的存在主义主义哲学,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以安德烈·马尔罗、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为代表,描绘现实生活的荒诞性,以哲理书写文学。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为他们的继承者,紧紧联系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存在条件和潜在挑战等一系列问题,以作品形式给出了哲理的回答,提出了富有启迪与召唤意义的宣示。
《暗店街》是莫迪亚诺的代表作品。在该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患有遗忘症的私家侦探居伊·罗朗为了找回自己过去的记忆,一直追溯到德军占领法国的战争时期,寻找各种身份的人物,对他们进行调查,寻找“过去的我”的故事。这部小说与记忆紧密相关,读者在书中,跟随着主人公追寻的步伐,穿过时间与自己相遇。在其作品中,这是一部富有魅力的作品。黯淡的色彩,绵联的笔触,徐徐道来的内容,传达出一种寻找自我与确证自我的悲剧性,而在这之上,是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哲理——对人类自我的思考。
一、失忆的书写
莫迪亚诺的作品意在表述当今社会中人的存在,表现人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其小说通过主人公因某些原因被迫遗忘过去,进而展开行动去寻找、追忆的过程,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被德国占领,那些无国籍、无身份、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血统的法国人艰难的生存状态,而《暗店街》更是典型地体现了“寻找”的主题。
存在之思,在莫迪亚诺看来,首先来自于其对欧洲文化状况的忧惧不安,即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正在全世界逐渐蔓延。困扰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最致命的东西即是“遗忘”,即“对存在的遗忘”。《暗店街》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的过去,一片朦胧……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这一句话如同钢琴曲的第一段拍子给小说定下了基调。读者看到了一个遗忘了过去所有记忆的私家侦探居伊,宣告了一个被剥夺了所有身份的人物的诞生。在小说中,莫迪亚诺向读者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遗忘:生理失忆(或身份失忆)和心理失忆(或精神失忆)。
生理失忆,即人的脑记忆功能被外力破坏,不能通过条件进行反射训练,导致大脑的记忆功能受损,无法准确的回忆起自己原来经历过的事情。与此相对的是身份失忆。居伊由于多年前在雪地中脑部受创,遗忘了过去的所有记忆。他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接触原来的人、事、物,各种有关于原先生活的经验断断续续地在他脑中浮现出来。身份失忆导致了精神失忆,主人公通过调查、回忆、推理、想象,期望找到真实的自我。居伊的失忆导致其“自我身份”的泯灭,也让他对“居伊”这个现实身份产生了迷惑与怀疑。而作为居伊的前上司、给予其帮助的于特,他的记忆同样有漏洞,与居伊一样,他对于自己过去的踪迹也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一丝一毫能与过去产生联系的线索。同样的,主人公所找的线索人——酒吧工作人员保罗·佐纳基奇、钢琴演奏家瓦尔多·布朗特、流亡者斯蒂奥巴·德·嘉戈里耶夫等等,这些人的记忆或多或少地缺失了,他们遗忘了自己的身份或是对其他人的身份记忆不清。
“失忆”,即丢失了记忆,丢失了过去,丢失了对于自我的定义。这使《暗店街》中的人物蒙上了一层难以摆脱的悬念和迷雾,在人们对未来捉摸不定的占领时期的背景下,描绘了一幅人类生存困境的荒原。对于现代人来说,记忆的残缺和身份的谜题,是永远无法痊愈的心灵创伤。作为一个作家,一个记忆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的忠实的记录者,莫迪亚诺认为,人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对过去闭上双眼,在他的小说中则表现为,没有人能够拒绝记忆的魅力,我们或是像居伊主动去追寻,或是被居伊式的人偶然地提起,然后被动的回忆。无论怎样,面对遗忘,莫迪亚诺笔下的人物以独特的方式进行抗争。
二、行动的追寻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认为,人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将人的绝对性融于存在的具体性之中。《暗店街》中,居伊为了找回失去的记忆行动着,他不断寻找与他记忆相关的人,他所获得的零散线索,没有明确的方向。在追寻过程中,“我”没有办法确定这些记忆究竟是不是属于“我”的?还是属于另一个人的?而“我”却把它误认为是自己的过去了。
1、寻找父亲
“父亲”和“父权”象征了西方的理性主义,而对其的探讨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叛逃,是对人类自身来源的一种思考。莫迪亚诺在其作品中隐秘而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思考,或者说,是对“父亲”这个角色所代表的神秘莫测而进行的探讨。结合莫迪亚诺的生平,我们知道他的父亲是个神秘的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隐瞒身份从事非法活动,从小由于父爱的缺失让他与家庭的联系不甚紧密,这深刻地反映在了其文学创作中:《暗店街》即是在侦探小说的外衣下,对“父亲”的一次追寻,对“父权”力量的隐隐渴望。居伊想要知道自己是谁,就必须先要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父亲”这个词在小说中只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博坦》中查找奥瓦尔·德·吕兹的信息,“我”怀疑他可能是我的父亲;第二次是“我”在与赛马师安德烈·维尔德梅尔的交谈中提到父亲;第三次是“我”回到“德·卢伊扎·达尔巴尼中学”,在回忆中想起父亲。父亲身份的明显缺失从另一方面突出了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对于父亲的追寻无意识的伴随了居伊对身份问题探寻的整个过程,在可能是他童年居住过的宅邸前,从守宅人罗贝尔的口中知道了一个可能是“我”父亲的那个人。至此,父亲的视角和儿子的视角相互重叠在一起,莫迪亚诺对于父子之间亲密关系的渴望终于获得了满足。
2、寻找空间
小说发生在巴黎这个典型的国际大都市,莫迪亚诺剥去了其华丽令人炫目的外衣,重写了这个经典的城市,它孤立于世,静默,空乏,一个被桎梏的孤立无援的空间呈现在读者面前,人们身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在作者笔下,巴黎已不再是一个由建筑构成的实体,它被高度精神化地融入进了作品的创作中,折射到人物身上,他们在错综复杂的街道上行走,孤独、缄默、复杂、背负着记忆的重负和身世的秘密。如同《暗店街》中的侦探事务所办公室、供主人公避难的南方小屋和意大利边境线边的小镇,给这些人物提供了一个暂时性的、提供保护的空间,一个个街道名称和地址先后串联成主人公找寻记忆的线索。居伊从克洛德·洛兰街的俄罗斯小教堂到郊外废弃的家族城堡,从“林肯旅馆”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南方十字”民宿,从巴黎到塔希提群岛再到罗马,每一个地点,都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记忆,在那里,居伊翻阅着他过去存在的时光,带领读者清晰的追寻着一条条线索,让小说中的空间具有了历史揭示性的功能,成为“存在”的见证。但在这些地方,主人公都只是暂时性的停留,这是一种归属感的缺失。居伊在与斯蒂奥巴、布朗特、奥瓦尔、博布等人交谈获得信息后,他就立马离开了那个地方,并不在那里多做停留,从这一方面来看,居伊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他游走于不同的场合,迷失在城市的街道上。
3、寻找感觉
《暗店街》中,寻找通常发生在黄昏或是深夜,这段时间雾气弥漫,前路不明,暗示了居伊身份的不明和阴影下的生活。莫迪亚诺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实与往昔交错的世界,在这里,饱受失忆症折磨的居伊蜷缩在角落与夜色之中,害怕被询问,却反而以一种追捕的氛围寻找着与他的过去有一丝一毫的人们。在这种毫无安全感、不稳定的环境中,莫迪亚诺借助居伊的身份,反映了现代人身份的易变性和脆弱性,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和不可预知性。《暗店街》集中于描写“暗”的感觉,那些神秘的俄国小教堂、神秘的林荫道、神秘的人物、神秘的往事,这些种种的一切,使故事情节笼罩上了一层朦胧不清的面纱,居伊整个寻找的过程不断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水面上黑色的驳船、一片漆黑中响起的笑声、落在阴影中的人们、一间黑糊糊空荡荡的房间……居伊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着,“暗”是他的生活状态,笼罩他眼前的是看不清的未来、不确定的前进方向。“漂浮”一词在小说中被反复提及,安放在人们身上,便是一种无根的状态,生活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人们被时间的洪流不断冲击着向前,让我们无法停下脚步回顾我们的过去。居伊对于过去身份的追寻,目的是寻找一份可回忆的真实存在感,好让人们最终承认自己过去是真正活过的。
三、自我的超越
存在首先就是自我的存在,没有自我的存在和在场,就不会有我的本质。换句话说,自我的存在是个体当下的自我存在的现状,而自我的本质是其未来想要达到的理想。如果没有当下的自我存在,任何自我理想都不可能实现。在《暗店街》中,居伊的失忆导致了当下身份的不确定,通过各种线索追寻过去的自我存在就是为了在荒谬中寻求自由的解脱。但同样失忆的于特,却劝告居伊,认为找回自己的过去是不必要的:“我亲爱的居伊·罗朗,请您从现在起,不要再往后看了,多想想现在和将来吧……”。在居伊看来,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如同一个有待填满的容器,被空无桎梏,他等待着一个对自我身份的定义。正是因为对自我身份的坚持,居伊依靠着零碎的信息进行着探寻,它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个地址、一份简报、一本电话本等等,这场寻找意味着主人公对生命的执着。虽然伴随着对过去的恐惧,即使像拨一个电话这样的区区小事,都会令他费劲和害怕,因为他不知道那些未知的因素会不会将他引进一个圈套里去,但他依然选择不放弃。居伊的人生被遗忘分割成了碎片,经过他的努力获得了对过去的记忆有作用的线索,他依靠寻找记忆的行动重新建造起通往自我的道路。他同时是一个没有身份的、难以界定其存在的人,代表了依附于人生存表面的随时崩塌的身份的象征,带有些许悲观主义的气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充斥着回忆性的社会思潮,他们遗忘了过去和历史,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现实生活感到迷茫,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居伊寻找自己过去存在的每一个线索,认为人们存在的痕迹是不能被轻易磨灭的,就像车窗玻璃上的水汽,永远停留在幽暗的时光深处,他代表了当代法国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在莫迪亚诺看来,身份不但是要被人所“寻找”,更重要的是要被人所“创造”,对于身份的追寻正是对于“理想化的自我”的追寻,这是对自我的超越。作者通过《暗店街》不断探讨的身份问题,询问我们每一个人的姓名与来路,奉劝人们重视生存与生活,使我们明确人本质的意义远远大于虚浮的表象。
【参考文献】
[1]莫迪亚诺.李玉民,译.暗店街[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徐真华,张弛.20世纪法国小说的“存在”观照[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2:201.
[3]柳鸣九.超越荒诞——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二十世纪初——抵抗文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5:271.
[4]杨冬.莫迪亚诺小说中的“身份遗失”[G].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2012,21.
[5]姜海佳,张新木.莫迪亚诺笔下的生存困境与记忆艺术[J].当代外国文学,2015(01):16.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