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代表作之一,从小说标题以及情节容量看来,故事的核心人物毫无疑问当属欧也妮。但许久以来人们却常常将眼光投注于小说中以老葛朗台为轴心的描写资产阶级金钱关系的部分,过分地强调了作品的现实批判意义而忽略了作者在欧也妮这一人物形象上所寄托的人性关怀和社会理想。这种未够全面的阅读体验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欧也妮的光芒,也不尽符合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曾说道:“我是在两种永恒的真理,即宗教与王权的照耀之下从事写作的”,我们不可否认,对金钱罪恶的揭露和对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讽刺,是巴尔扎克创作《欧也妮·葛朗台》的目的之一,但作为一个关注社会发展并且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眼界远不止于暴露弊端,他还进一步地在作品中表达理想——幻想以宗教感情来抑制人欲横流。小说中欧也妮的形象即是巴尔扎克这种宗教感情的体现。他热诚地在欧也妮身上泼洒基督教色彩,使其拥有尽善尽美的品质和天使般的善举,尽管置身金钱世界、遭逢悲剧,却能保持本性如初。可以说,欧也妮代表着巴尔扎克淳化社会风尚的愿望,寄托了巴尔扎克改造社会的理想,她的纯洁至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形成了对抗。
老葛朗台是贪婪的、吝啬的,这一些我们从他的发家史、从他对奴仆甚至是亲人所施加的压迫尽可得悉。欧也妮作为他的女儿,能免受耳濡目染,在道德、情操诸方面表现出完全的不同,实是难能可贵。这与她成长过程中那修道院般的生活不无关系。小说一开始就写道,“十五年以来”,母女俩就坐在窗底下的木凳上,“安安静静的消磨日子,手里永远拿着活计”,除了上教堂,几乎很少出门。在那窗底下,欧也妮与母亲共同铸就了一个温情的小空间,她们的生活几乎与外界一切功利因素自动绝缘,性情柔和得像天使的葛朗台夫人也把女儿教育成一个善良的天使。对欧也妮来说,人性的温情即是生命的真谛,“她既不懂得金钱的作用,也不知道社会的恶德败行,更不理解社会上人吃人的阴谋诡计”。在这唯利是图的金钱世界里,她仿佛就是一个超脱凡尘的存在,生活沉溺于一片平静之中。
是查理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对唯钱是视的老葛朗台来说,破产的侄子就是一种累赘,他表现出的完全是一副冷落和疏离的样子。可对于年轻纯真的欧也妮来说,查理的到来,却带来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新鲜情趣。爱情的种子悄悄地在她心里萌芽。
在追求幸福和真爱的道路上,她热情而主动。尽管在镜子面前她也曾有过谦卑而痛苦的想法:“我的相貌配不上他!”可内心渐渐觉醒的那些强烈情感,还是使她大胆地丢掉了这些外在的顾虑。在查理沉浸于悲伤的日子里,她给予了他细致入微的照顾,女性天性中的怜悯和基督徒的慈悲为怀,更使她义无反顾地冒着被父亲责难的风险,把六千法郎私蓄全数赠予查理,助他解决燃眉之急。此时的欧也妮已经朦胧地懂得了金钱在这世道上的特权,但她依然勇敢地选择把金钱投进感情的汪洋大海,再多的金钱对她而言也只是身外之物,最大的功能,也就是件能帮助查理渡过难关的工具罢了。在那个人人唯金钱马首是瞻的世界里,这种举动饱含着可贵的真情,同时也让心灵的高尚显露无遗。
查理走了,馈赠积蓄的事情终究在他走后的第三年里,被老葛朗台发现了。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蒙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它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因为六千法朗,仅仅占老葛朗财产冰山一角的六千法朗,欧也妮被无情地软禁了起来,每天只有清水和面包,没有取暖的火。对于一个女儿而言,“父亲”这个称呼此时似乎只是了一个冰冷的符号,没有半点温度可言。
不过,欧也妮也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百依百顺的柔弱女孩了,爱情的力量,使她成为了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反抗者:“虔诚的信念,无愧于上帝的纯洁,她的良心与爱情,使她耐心忍受父亲的愤怒与谴责”。当老葛朗台要用刀子动她的爱情信物(梳妆匣)时,她以自己的性命与之相争:“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欧也妮把爱情当作自己的生命,甚至把爱情放在了比生命还要高的位置,她这种炽烈的爱,正如巴尔扎克所言:“是真爱,是天使的爱,以痛苦生以痛苦死的高傲的爱”。
可欧也妮没料到,她这颗真心最终会被辜负。她焦灼地等待了七年,七年的时间里,她失去了最爱的母亲,后来,连父亲也去世了。杳无音讯的查理成为她在这世上唯一的情感支柱,她抱着那个象征着他们爱情的梳妆匣,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坚忍着。然而等来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一封绝交信,满纸无情断人心肠。这颗只知有温情而不知有其它的高尚的心,还是逃不了人间利益的算盘,她的爱情理想被资本主义金钱世界的龌龊彻底地摧垮了。
而此时出人意料的是,遭遇情感挫折的欧也妮居然慷慨地拿出了两百万法朗,帮助遗弃了她的查理偿还债务,成全了他跟侯爵女儿的婚事。这样的举动显现出十足的英气,就像给践踏她人格的人狠狠地“甩了一大巴掌”,她在证明:比金钱高贵得多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纵观欧也妮的一生,我们无不为其感到惋惜,“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儿女,又无家庭”。她就像那个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在金钱主宰的世界里以自己的温情主义与丑恶势力相抗,又像安徒生笔下那条可怜的小美人鱼,为了爱情和幸福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她所拥有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及斗争精神,使她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超越者。她身上所披着的那一抹宗教色彩,又寄托着巴尔扎克对于人性的所有美好幻想。欧也妮的故事结束了,止步于19世纪,但她的人格魅力,却可以超越时空,给予今天的我们正确的思想教益。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