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建构综合性国际关系理论分析次序   

时间:2016-10-10 08:5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蔡学贵 点击:
【摘要】《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通过客观的介绍了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以及各理论流派哲学和政治思想根源、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非线性。通过对本论著目的和理论发展非线性两个方面的分析认为:《争
  【摘要】《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通过客观的介绍了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以及各理论流派哲学和政治思想根源、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非线性。通过对本论著目的和理论发展非线性两个方面的分析认为:《争论》不单探究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精神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试图建构综合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次序。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目的;理论发展的非线性;分析次序
 
  在众多国际关系理论论著中,詹姆斯﹒多尔蒂和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合著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以下简称《争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关系理论教材之一。该书自1971年首次出版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成为国际关系学学者必读的书目同时,到目前为止作者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关系理论新的范式的出现,争论的继续,对《争论》一书不断进行修订,已出版到了第五版,可谓经久不衰。其所涵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本书囊括从古典国际关系理论到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其中包括:乌托邦主义、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反思主义等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及其发展脉络;更为重要的是本书还探究了各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如作者在前言部分提到的“只要可能,我们尽力展示各种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关系”。那么作者努力探究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和意义何在?
 
  对此我们从本书的目的和理论发展的非线性特征两方面探讨,从而较为深层次理解:《争论》通过探究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要建构综合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次序。
 
  一、本书的目的——探究“精神的历史”
 
  袁明在介绍《争论》时提到:我们要尽可能透彻的理解国际政治现象,就必须了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精神的历史”,而所谓“精神的历史”包括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本源性思考——西方国家关系理论的核心价值观。而这本书就是在介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精神的历史”;而王辑思认为,在美国历史中这种核心价值观就是摩根索核心价值观“和平和权力”;一些学者也指出:“这本论著以深邃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厚度、涵盖内容的广度和引用原生资料的详尽程度吸引了国际关系研究者的注意,被誉为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教材。”《争论》中也对早期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介绍,其中特别提到了古希腊的修昔底德的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任何一个国际关系研究者都能从修昔底德的历史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获得启发”可见,我们可以理解为《争论》就是对本源性的一种探求。
 
  当然,把本书的目的和价值理解为“精神的历史”并不能说明作者为何要尽可能的去揭示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本书还试图去探究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之间的争论,从而使孤立的、甚至是对立的理论范式之间建立某种内在的联系,使之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一方面任何理论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原有理论的借鉴、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甚至存在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任何理论都具有自身的界限,建立在一定前提条件,对此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以现实主义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为例指出:“由于符合相互依赖条件或现实主义条件都非普适性的,要想认识世界政治,就必须认识适用于特定时间某些特定国家之间的条件。”因此,不管是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等都各有贡献和缺陷,可以相互补充。作者在《争论》中提到“我们已经指出,过去几十年,许多理论研究建立的是众多的理论岛。虽然理论界在关于什么是建立宏观的或大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适当范式或方法的问题上缺乏共识,但理论家们还是希望有朝一日将这些理论岛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大的理论……这一突破产生的新观念将照明现有理论岛的整合方向,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建立统一的研究次序。”可见,探究各种范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促进国际关系理论各范式之间的对话,综合的国际关系研究次序,进而利用多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复杂的现象。
 
  二、理论发展的非线性
 
  非线性的特征包括:对称性、可添加性、可复制性以及因果的可论证性。对称性是指少量输入只导致少量输出,正如在一个原因和结果都能被精确测量的环境里,较大的输入产生较大结果一样;可添加性是建立在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基础上;可复制性是指同一行为或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相同试验将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一结果是可重复性的,因而也是可以独立证明的;最后原因和结果是可论证的。作者认为系统环境的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对人理性的逻辑假定,我们的理论发展是非线性的。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体现在各种理论范式不断重复出现、重复争论和持续。“我们看到的,是多种国际关系范式和理论同时存在并相互争论,而不是由一个公认为理论发展基础的范式代替另一个原来占支配地位的范式。以往一个时期出现过的某些国际关系理论争论,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又重新出现。”比如,现实主义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古典现实主义是对古典现实主义的回归,但它又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更新,但是现实主义内部之间、以及与其他理论范式之间的争论依然存在,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成为普遍的真理标准,现实的复杂性依然需要多种范式和理论来解释,况且我们相信这种相互争论的范式的边际效益大于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的边际效益。“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理论处于多样化阶段,包括各种相互矛盾的范式、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着的争论以及广阔范围内的研究工作。”
 
  可见,现实政治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直接决定着理论发展的非线性。因此,需要通过探究各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种综合性的国际关系分析次序。
 
  三、结论
 
  当前,各种非国家行为主体政治意识觉醒,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他们甚至提出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的要求,对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提出了挑战;而且,这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社会的和平、自由、发展、正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最主要行为主体,并且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已难以分割;国家主权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未来也将会越来越突出。个体虽然不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主体,但随着国际间人员交流越来越紧密,其影响也不可小视,面对越来越复杂现象的出现,我们依然需要各种相互争论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发展新的范式,来解释复杂的现象。同时,还要探究各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种综合性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次序,更加准确的去把握现象与现象的联系,进而对未来的国际政治变化做出相对科学的预测。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袁明,阎学通,王缉思,时殷弘.《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时[J].世界知识,2003(5).
 
  [3]张静.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之作——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J].学术论坛,2005(6).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