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行政首长协调机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新趋势   

时间:2016-10-06 11:34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李佳佳 点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各种错综复杂的跨域性公共问题随之而来。同时,因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有效的跨域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即行政首长协调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各种错综复杂的跨域性公共问题随之而来。同时,因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有效的跨域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即行政首长协调机制。通过行政首长协调机制使得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积极推动跨域治理中出现的公共性问题。有效解决以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更好的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更快的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行政首长;协调机制;地方政府间合作
 
  一、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内涵
 
  所谓行政首长协调机制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的以行政首长为中心的,以促进和保障整个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协同一致为宗旨的,以化解和协调行政组织内部、行政部门之间以及行政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目标的,着眼于整体、统筹兼顾、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建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
 
  二、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困境
 
  1、协调效率有待改善
 
  首先,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形成了惯性,即接受上级任务和命令而缺乏主动性。其次,由于某些地方政府短视、短视、狭隘的执政思维使他们缺乏合作思维。因此,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利益主体,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尤其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地方政府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或者协调过程太长,可能错失发展机遇。
 
  2、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在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价中心主要是单一的行政区,其评价内容主要是GDP总量,投资规模,税收情况等偏重反应经济增长的指标。同时,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官员的选拔任用是以横向相对业绩比较的激励形式,并非自下而上的合法性认同形式,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可能性较小”。在高指标和领导的压力型绩效评价体制下,导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指标,为了自身的职位晋升而设法吸引外部资源,与其他地方政府进行底线竞争,陷入恶性竞争而难以自拔。
 
  3、地方政府之间发展不平衡性
 
  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发展使不平衡的,特别是在东部、中部、西部这三大区域之间。这种发展的差异性会使地方政府首长协调机制的运作中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此外,这种不平衡性还表现的资源的差异性上。这种差异包括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在行政首长协调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意见不合,思想观念的差异,相互扯皮,产生矛盾,从而使得办事效率低下,降低整体效能。
 
  4、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制约了市场规模的扩大,阻碍了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造成了资源配置整体效率的损失。虽然行政首长协调机制有不同的官员参与,但是,受地方利益观念和本土主义观念的影响,各行政首长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很难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解决难题,也很难从整体上,全局上全方位的制定相关政策和执行相关政策,从而往往局限于地方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5、行政管理方法与技术相对落后
 
  中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状况,发展前景存在着差异性。此外,中央政府对其的扶植力度和投资力度不同,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给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运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中国的生产力与科技都不够发达,行政管理思想没有及时更新,行政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对于新技术(如互联网)的利用率低不高,行政效能相对低下,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运行与完善的难度。
 
  三、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创新途径
 
  1、在中央政府管理的层面上,设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
 
  当今时代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现在的绩效评估体系,地方政府在行政首长协调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重大的,需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的问题,往往会考虑自身地区利益最大而忽视整体利益,甚者,可能会设置重重壁垒,致使高效能的地方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形成困难。因此,为了有效的防止这样的现象出现,这要要求中央政府必须参与到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协调的过程中,设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处理解决行政首长协调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2、转变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实行多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府工作成绩的考核曾长期集中于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成为政绩评价和官员职位提升的主要依据。这种用单一经济指标评估政府绩效带来了很多缺点。因此,由于这种单一化的经济评价指标,使地方政府往往只注意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文明最大化。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必须优化绩效评估体系,实行多维度(如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的绩效评估体系,从在协调过程只关注经济利益最大化转而到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利益最大化。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和手段
 
  在我国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率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作为管理诸多公共事务的行政部门,在这个新型的信息爆炸时代,仍旧依靠传统的以公文等形式进行上下级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了。因此,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子计算机在行政管理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为行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合作模式多样化
 
  自上而下模式是指在行政首长协调机制过程中,其协调的发起者是中央政府,其协调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之下进行的。此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相互补充。因此,要想科学的,稳定的,高效的实行行政首长协调机制,两者必须相结合。同时,在协调的过程中,要实现行政协调主体多元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当成为行政协议的主体,这样不仅使地方政府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推进一体化,而且也使得中央政府更好的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
 
  5、进行宣传教育,形成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文化氛围
 
  行政首长协调机制文化是持久性和深层次化的,它能够规范各个地方政府主体之间关系。因此,必须大力培养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首长协调机制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之下,立足于各个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优秀的政府协调机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立足于整体利益,从全局出发的意识,抛弃那种以本地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应该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刚柔结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强调民主、开放、服务、参与的行政协调理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8.
 
  [2]史瑞丽.行政协调刍议[J].理论探索,2002(4):3.
 
  [3]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42.
 
  [4]李长宴.跨区域治理的理论与策略途径之初探[J].中国地方自治,2004(3):4-13.
 
  [5]臧乃康.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6(5):83-87.
 
  [6]秦浩.试析行政协调机制—以行政服务中心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0(1):13-16.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