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功利性的语文教学思路。通过吟诵,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吟诵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吟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同时,体验与音乐产生的美感。
【关键词】吟诵;想象力;感悟能力
吟诵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读诗读词读文的方法。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篇章,他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题材为后世所传唱。如抒写豪迈的心情、爱国主义的情怀、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歌颂人间亲情和真挚的友谊,激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堪称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艺术结晶。吟诵在小学教学中就是鉴赏美的过程,应当充分发挥吟诵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对高尚情操的培养。
一、吟诵的内涵
吟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千百年来被语文老师所采纳。以“读”为主应当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让学生自由朗读,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接收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在古代,从孩童时期的蒙学教育开始,人们就开始使用吟诵的学习方法。唐朝时期,韩愈在《进学解》中就提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说道:“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莫看,即终身作外行也。”他们都提出对经典的反复吟诵才能品味其深意,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吟,指的就是吟诵。吟诵在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去体验。
二、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1、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感知时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创造意境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境是诗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在吟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婉转曲折的腔调、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真谛,身临其境,备受感染。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是首优美的游览秋山景物的名作。在吟诵首联时,字正腔圆,掌握好音调,表情传神方面的技巧,很容易就会把学生带入到诗中所描述的意境中,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感觉已经随同诗人踏上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了秋意的山峦。第二句“白云深处”的“处”是去声,吟诵时应读重音,起到引起学生发挥想象的作用,把一副白云缭绕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轻快的语气吟出“有人家”三字,在那深山之中仍然“有人家”,会使学生联想到山里有居民,有袅袅的炊烟,有鸡鸣狗吠,从而感到深山里充满生气。让学生对如此美的人间仙境惊叹不已,充满向往和想象。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这些能够开心开智的文字,领略诗句所描绘的美好的意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学会用心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妙趣横生的经典。
2、通过吟诵增强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当今在我国小学校园里能涉及到吟诵的主要就是一些古典诗词歌赋。要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懂得欣赏诗歌,需要读者与诗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碰撞,学生能从诗文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意象,进而才能去感悟诗的意境,去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而吟诵就是学生用来捕捉意象最直接的手段。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者事物、意境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事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
3、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
吟咏诵读是通过声音,发挥音韵节奏的和谐美,使书面语言的诗歌转化为语言。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去领会诗的语言和意境,使自己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才会以情带声,达到阅读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朱熹说:“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口且嚼滋味,方有所益。”熟读滋味自出,学生只有反复的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细致的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的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才能充分的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吕叔湘先生说:“语言之妙,妙不可言。”不同的文章所表达的语蕴不同,学生在吟诵时不仅可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感悟出古诗中体现出的人生真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和诗词赏析的方法,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的内在美。
4、吟诵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歌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教育心理有关的学术中认为,在学生学习中,学习兴趣和爱好是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必须要想办法使他们提起兴趣来。吟诵最重要的就是念和唱两个概念,这样就很好的把诗词歌赋完美的诠释出来。吟诵本身也就具有音乐的功能,能使学生从教师一言堂的分析中解放出来,抒发个人的感悟和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古人咏歌,不尽其情声者,化金石以尽之,其欢怨甚戏,尽欢怨之声者,可以上感于上,下化于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共160篇,这就显示出了古诗词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小学阶段的调查中我们看到,学生们对吟诵不够重视,基本上都是把故事草草的念出来,只是简单的念故事这样就对故事的内容记忆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找到合适的方法激起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来。笔者认为,吟诵对激起学习古诗词有着特别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轻松很快乐地记住古诗文。
三、结语
在吟诵过程中感悟出文章的美是一种享受,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凑、韵律。教学中采用吟诵法,老师通过或抑扬顿挫,或长短疾徐,或虚实重长,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再加上肢体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耳、目、脑、心的并用。循序渐进,由外至内,潜移默化地体会出诗人独特的情致及韵味,以此获得古诗的音乐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敏俐.让吟诵重新回归课堂[J].中学语文教学,2015.
[2]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张强.吟诵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中国教育出版社,2015.
[4]李宁.吟诵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