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研究中西方园林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因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园林景观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本文从地域文化的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角度,探讨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园林的解读,理解地域文化,反过来借地域文化,更好的进行园林设计。
【关键词】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概念
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类集团共有的民族特性、意识习惯和情感价值。人类在生活中,不同地区的人按照不同的条件与需求改造自然,从而形成了各种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化。地域文化即为人的长期使用规律下形成的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要求。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会对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移除,对外来的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进行吸收,进而完善自己的文化底蕴。地域文化在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历史传承性、形态稳定性以及文化独特性等,它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和相对稳定的社会自然和环境。地域文化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对的,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会相互渗透、交流、融合、借鉴、发展与联系。如果某个地域的地域文化无法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自我封闭,那么它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生命力。
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包含这样几个相互影响的方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方面包括制约影响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水资源、地形地貌、气候、植物等;人文环境指的是景观环境中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则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建造技术风格、统治阶级的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这些要素使得景观建筑可以全方位的展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地域文化对景观的影响
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中国传统的山水园再现了以水为特征的国土风貌和以寄情于山水为代表的文化;法国切诺特尔式园林让人联想到森林密布、河流纵横、规整肥沃的法兰西大平原;英国自然风景园展现了英伦式一望无际、起伏舒缓的牧场风光。各个地区的园林都在再现当地人对生存环境的理解与期望。景观设计即是要创造满足人的要求的景观。在风景园林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地域文化特征是首要的考虑因素,地域文化也对园林内容有所限定。回顾历史,优秀园林规划与设计作品都是在尊重地域基址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深刻的体现了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属性等地域特征。
1、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先在自然环境层面,早在人类文明的起步阶段,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有自己风格的园林。他们各具特色,但有共同的特质,即被营造在河流附近。自然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平原造就了文明发源地,而气候环境恶劣,草木不生的地方则人迹罕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也是形成最初不同园林风格的原因。例如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角的埃及,干旱少雨,全年日照强度很大。埃及的文明发展首先得益于尼罗河。它由南北流经埃及境内,构成狭长的河谷地带。在一个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如何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因此,古埃及人在早期的造园活动中,除了强调种植果树、蔬菜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外,还十分重视园林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古埃及由于缺少树木而将树木神化,庇荫作用成为园林功能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树木和水体就成了古埃及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
2、人文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包含宗教信仰、观念习俗、美学观点等。哲学思想、美学观点是园林艺术要着重表现的方面,不同的美学思想决定着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我国古典园林深受诗词文学、儒家道家思想以及风水的影响,讲究意境创造,主张“师法自然”、“天人和一”,其空间组成“虽尤人做,宛自天开”。因此中国园林含蓄且寻求意境,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在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中,水是生命之源的象征,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印度教将水的使用功能与其洗涤心灵的宗教意义结合起来,产生了圣泉崇拜的宗教文化,皇家宫苑通过水渠引水入园,设立了大量的水景园和沐浴园。无数的运河、水池、水渠、喷泉、沐浴池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水系。甚至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带有宗教意味,选择佛教喜欢种植的莲花、菩提树等。而西班牙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又受到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和殖民地占领,造就了西班牙景观的多元化发展。如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它又被称为摩尔园林。摩尔人是北非的阿拉伯人,跨海而来的异乡民族,自公元八世纪起,统治了安达鲁西亚地区近八百年。而后摩尔人退出西班牙,却没带走遗留在西班牙的摩尔人文化,如斗牛、佛朗明哥舞、回教清真寺、摩尔式建筑。摩尔园林深受古罗马庄园的影响,主要建造在山坡上,将斜坡改造成一系列的台地,围以高墙,形成封闭的空间。在墙内,沿着轴线布置水景,如交叉或者平行的运河、水渠、喷泉等,以水体来分割园林空间。在不同时代美学思潮的混合影响下,不同地区发展出不同含义、符合自身信仰与思想的园林。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即社会生产力、建造技术材料、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社会生产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当时建筑园林的规格及用途。在中世纪西欧的黑暗时期,修道院园林的修建即是因社会动荡不安,自给自足的修道院园林为人们提供庇护以及心灵的慰藉,它包含教育、文化、医疗、食物等建筑,围墙将内部花园、庭院、建筑保护起来,形成安定的空间。文艺复兴时,相对于中世纪人们更强调经营内在的天堂园的视觉景观,文艺复兴的台地园出现两个特征:分别是融入绿色全景来结合人工自然,以及无所不在的隐喻,具有轻松的乡村田园生活氛围。建筑技术及材料技术的变革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早期人类从洞穴走出,利用土、石、草、木等简单原始的材料来建造居所。而产业革命后,世界各地使用的材料已经不是天然或手工准备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沥青、涂料等逐渐用于景观,为造园艺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景观设计应与所在地的人文文化和自然文化相关联。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开放,既对地域文化带来冲击,也给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使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地域文化进行思考。现代的建筑景观逐渐趋于雷同,忽略了每种文化背后所具有的独创性和特殊性。设计师必须将地域文化和现代的文化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性与时代性融合在一起,让游人能够从园林中体味到历史、体味到文化以及时代精华。面对文化趋同、地域文化消失的难题,地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在保持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重新整合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与择优发展。以城市、自然、民族为大背景去发展现代景观。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沿革地域历史文化、吸收性继承历史文化,才能使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晓明,陈展川.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2,11(01):114-115.
[2]林苦,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