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案”中凸现出的是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合作共赢,并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的局面。成功的经验在于行业的高度和政府的处理贸易技术壁垒方面。但是也显露出我国企业在面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方面的稚嫩。同时政府对企业缺少应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我国政府急需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法律和法规。总的来说,我国在处理贸易技术壁垒时,有从下到上三个层面分别是——企业、行业、政府。
(一)主导力量,中流砥柱——政府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拥有人民给与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很大的义务。在技术贸易壁垒方面,一定要起到指导和保护我国产业的作用。
1.WTO/TBT方面的内部信息透明。政府应该研究中国各国之间WTO/TBT协议,并帮助国内各行业内部信息透明畅通。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每一成员国应设立一个或几个咨询点,以利于向其他成员提供不妨碍其法律实施或不违反其公共利益或不损害其商业秘密的各种信息。包括:其所采取的一切影响货物贸易协定实施的所有措施;其参与或签字的国际协定;新颁布的法律、条例、行政命令及其修改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WTO/TBT咨询点,了解各签约方政府、工商、经贸团体采取的技术壁垒细节,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可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及早地得到其他WTO成员制定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的信息,尽早采取措施,达到对方的相关
要求。
政府也应该增强各行业外贸管理意识,建立企业报警和政府报警机制。企业报警是像“紫菜案”中一样由企业或贸易公司对出口市场上出现的严重影响其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情况及时通过正规预定的渠道上报给国家商务部,以便政府采取相应行动,例如“紫菜案”中政府出面的与日本的三次协商。政府报警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职能部门根据搜集或监测到的国外技术壁垒的情况,主动向国内企业和社会公众发出警报。这里,无论企业报警还是政府报警,关键是建立高效畅通的报警通道,这需要广泛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
2.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行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尽快完善我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与合格评定程序,为出口企业提供合格的认证市场。推进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有利于促进我国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使质量和环境体系认证制度得到世界上的普遍承认,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避开技术壁垒。一是逐步使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目前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及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将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这显然不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因此,我国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参加ISO、IEC各委员会和工作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充分反映我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特别是要尽量争取把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中去。尽管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等一大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专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评定程序的市场技术指标体系,各行业、各地区协调统一的市场、法规体系也正在建设中,现有的法规交叉、矛盾,缺乏统一的协调性。而且与国际认证机构的互认非常有限。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认证制度是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认证服务的基本保证。
3.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指的是把环境保护这一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这一理念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到企业决策中,充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有害废弃物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实施“绿色营销”要求企业通过自身绿色形象树立国际地位,提高产品环境竞争力;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引导和强化公众的消费行为,这将有利于企业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财政、信贷、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把环保产业的培育作为提升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经济增长点。设立“绿色银行”、“绿色产业基金”,为开发环保产品及出口提供贷款和信贷担保;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这样不仅可以不受国外贸易壁垒中的绿色壁垒的阻碍,也对本国自身发展有长远意义。坚持了可持续发展观。
4.我国技术壁垒体系的建立。我们应该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壁垒体系,合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来保护我国民族产业。充分利用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法律条款,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要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在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发挥
作用。
一方面通过技术壁垒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对我国产品设置歧视性技术壁垒的国家或地区,保留报复的权利,并根据形势需要实施报复,以使这些国家及时撤销针对我国的不合理的技术壁垒。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设置除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性。如可针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根据我国道路崎岖不平的状况,就可以制定限制许多进口。国外的道路路面较好,比较平坦,因此车身低较差,因此,我们可以对底盘离地面的高度提出不同对人身安全的考虑,符合WTO/TBT的正当目标,这汽车就要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才会获准进入市场。根据WTO/TBT的规定,每一项新规定的实施都有2个月的缓冲期。在这2个月里,其他成员国可以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特别是不同意的观点可以提出来,只要有正当理由,颁布新措施的国家要接受,并进行修改。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应该充分享受这一权利,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及中介组织,对措施草案制定的意图、合法性、合理性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评估,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尽可能降低其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抵制歧视性标准。依据《TBT协定》规定的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双重标准。如果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一些歧视性技术壁垒,我国要及时提出抗辩,采取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坚决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5.社会、政治和道德因素方面的贸易壁垒。现阶段社会上可产生另外一种以技术贸易壁垒为基础与其他因素有关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因素不仅仅是技术工艺水平、环境卫生要求等方面,还包括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道德因素。企业应该生产更为安全的产品供人类消费;企业应当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企业应该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符合国际上有关人权方面的规定,符合道德标准。
例如百事公司在中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百事公司已经为中国建设了900口水窖。另一方面是在沙漠中种植土豆,既解决了原料问题,又对环境、干旱、沙化有一定正面的影响,这将对百事公司的企业形象产生极有力的提升。
(二)人多力量大——行业
加强对外交流,团结一切力量。对行业中各个企业起到监督和组织协调的作用。我国每个行业中各自自发形成的商会应尽可能地加强对外交流与协调,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传递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贸易纠纷的产生,防患于未然,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要加强与世贸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每年3次的洽商机会,利用好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恐惧贸易战或过多顾虑输赢。积极参加到WTO有关争端解决的谈判中去,尤其要参加到一些尚有争议的谈判之中,如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应积极推荐我国专家出任专家组成员。在我国是争端当事国的情况下,一旦申诉,应该积极准备诉辩或答辩状此外,精心挑选国内的资深学者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保护。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一般都不强,因此在处理贸易争端时,应尽量相互团结,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磋商以求最佳效果。目前,贸易集团化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显著特色,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到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欧盟,形形色色的贸易团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就中国而言,应尽量团结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集体的力量寻求处理贸易争端的最佳解决办法。
(三)独善其身,反弊为利——企业
1.知己知彼。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经营理念落后。然而我们只有熟悉掌握WTO的游戏规则,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世界环保之名实行贸易壁垒之实的。我国部分企业再生产过程及包装上,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产品因为达不到“绿色产品”标准而频繁受他国进口限制。欧盟于1993年推出欧洲环保标志(ECLOABEL),明确各国均可自由申请,拥有该标志的产品在欧盟成员国内自由通行。但是中国当前所拥有该标志的出口产品没有,很多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目光短浅、在国际贸易中不是互相协作,而是竞相压价、低价出售,导致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限制政策。
2.自身实力的提高。技术壁垒会迫使出口企业为适应进口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增加投资,从而增加分摊到每个单位出口商品上的成本,降低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制定出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有的标准甚至让我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在短期内很难达标。目前,我国企业像这样为知识产权支付的“学费”已达上百亿元,对出口造成莫大制约。所以提高自身生产力,利用科技手段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外贸的当务之急。
3.清洁生产观念的树立。我国应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早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一是清洁能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二是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
期等。
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要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而且也将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观念,要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市场多元化战略。一是要进行深层次开拓市场,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由于发达国家与中国有较强互补性,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仍存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有重点、分步骤、深层次开拓,改变当前中国出口过分依赖日本、美国、欧盟的局面。二是要积极开发新市场。美国商务部把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韩国、波兰、土耳其和南非等10个国家评为“新兴大市场”。据预测,到2010年,这些新兴大市场国家进口将占世界总进口的1/4以上,墨西哥、阿根廷等9个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积极开发的新兴大市场。三是努力拓展暂时还不成熟的市场。我国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非洲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要学会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中发现机会,扩大出口。为绕开复杂、烦琐的外部技术壁垒,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并带动相关产业跨越贸易壁垒。单独利用技术引进手段往往难以得到较为系统、先进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进外国投资。这些技术、生产标准以及品牌和营销渠道有利于促进对技术壁垒的跨越。例如我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为数众多是日本在我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内企业要善于与国外企业合作和竞争,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或称外商直接投资(FOI),是指投资者运用筹措的资金,在国外直接开厂设店从事经营,或者投资者在国外购入现有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份,从而对该企业拥有经营上的控股权。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一国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其可以避开或绕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或非关税壁辛。
四、结语
在这场博弈中,我们国家有很多优势可以利用,尤其是我们极大的人力资源以及目标市场。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定能在贸易技术壁垒战中成为优胜者。
参考文献
[1]赵春明,张晓甦.国际技术贸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经济师,2010.
[3]中国江苏网.http://news.jschina.com.cn/.
[4]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温珊林.从标准走入WTO[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6]宋波.我国出口产品如何应对技术贸易壁垒[N].经济日报,2003-02-25.
[7]胡伟辉.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和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2.
[8]陈志田,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