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苏洵的名气似乎不及其二子。但是,细细品味老苏之文,读后却常有惊喜之感。其文自有体系且逻辑严密,行文思路理性。
【关键词】苏洵;散文;逻辑;成体系
一、自有体系,成一家之言
读苏洵的论文,最大的感触便是其论文并不是零散诸篇,而是自成一个或几个体系,体系之内各论文互相依存,分工明确,但也共同为一个主题服务,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读苏洵散文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就好像有一个地图指引,读到哪篇总能知道这篇论文在苏洵整个思想体系中所站的位置,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另外,这些论文以团体的形式更有力的传递了苏洵的政治军事思想,这表示他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单片零散的文章有力的多。
苏洵在离蜀之前写过一组六篇关于儒家六经的文章,即《六经论》,包括:《易论》、《礼论》、《诗论》、《乐论》、《书论》、《春秋论》。苏洵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圣人创设六经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要治人,使人民听信于我,使圣人之道永不被废弃: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之而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
而圣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发明了《礼》作为统治手段,通过“拜起立坐”规范了人们的举止,也使得君、臣、父尊贵了起来,利用人们的羞耻之心让人们不敢违抗礼节,苏洵将圣人这些小心思总结为“微权”,意指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中了圣人的圈套:
于是圣人者又有术焉以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而已。
刻木而为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之。
《礼论》是《六经论》的中心篇章,生动形象的揭示了人们对圣人“盲目崇拜”的心理,明确的表达了苏洵的思想看法,而其他五篇,均是由这一篇生发开去,是对作者这一中心观点的支持和拓展。《礼论》一篇作者明确了圣人靠礼传递其治人之道,但这是不够的,《易论》一篇在于说明圣人制《易》从而使自己的道统显得幽微神秘,即“《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当然,圣人还是不放心,于是他们又发明了《乐》,苏洵认为《乐》的作用是“告语之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即《乐》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化统治人民的目的。苏洵在《诗论》中表明《诗》的作用同样也是为了“济《礼》之穷”,从“《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角度阐明《诗》是对《礼》的变通。有学者这样阐释《礼》、《易》、《乐》、《诗》的关系,我认为非常到位:
苏洵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四者具有中从的关系,《礼》是根本,而《易》、《乐》、《诗》则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补救和弥补《礼》之不足,最终都是圣人维护“道”的“微权”和“机变”。
虽然在当时看来,苏洵《六经论》的观点未免前卫大胆,内容主旨上遭到了很多文人大儒的指摘,但是就其整个论证格局体系,人们还是无法不称赞。茅坤说它:“文情袅娜百折,无限烟波。”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说:“老苏《六经论》,亦自成一家言,其议一贯。”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行文方式以及自成一家言的做法还是很赞赏的。
另外,苏洵的政论文也都是自成体系,作有《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分别从审势审敌、用兵之术、治国之道等方面进行论述,每个主题下的若干篇论文也都自成体系,分工明确,在此不详述。
二、逻辑严谨,步步为营
《春秋论》一文可谓是逻辑严谨的典型文章。作品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首段提出观点,之后段与段之间以设问或是反问的形式进行勾连,每一段都是由前一段所引出来的。首段以赏罚问题点明主题,第二段是过渡段,点明“位之权得以赏罚,而道之权不过于是非”之后,提出“夫子赏罚何以异此”这样一个问题作结,第三段承接上一段的问题进行展开,结尾处又设问来引出下一段。整片文章可以说就是在问题的连环套中完成的,有些像水浒人物出场那样,是钩锁连环的结构,一个引出下一个,且衔接过渡的十分自然,毫无斧凿之感。唐荆川对此文赞到:“只是一事问答,缠联到底。”茅坤虽认为此文未免强词夺理,但对其行文结构还是赞叹不已的:
此文自谢枋得氏录之以为名笔,而世之学者,遂相传以为千年绝论。予窃谓老苏于《六经》处,并以强词轧正理,故往往支离旁斥。特其行文袅娜百折,似属烟波耳。
《心术》一文作为《权书》的第一篇,讲述了将领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此文不像前文那样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但也有自己的行文特点。这篇文章段落划分十分清晰,每一段分别讲述了作为一个将领应具备的一项心理素质,分别是尚正义、蓄力量、机智严厉、熟悉场地、知己知彼和无所顾忌几项内容。文章借鉴了兵书的体裁,每一项自成一段,表面各不相连,其实都在为文章中心服务,显得既简练又清晰,十分明朗。元代的李淦在《文章精义》中曾说道:
《老子》、《孙武子》,一句一语,如串八宝珍瑰,间错而不断,文字极难学,惟苏老泉数篇近之。《心术》、《春秋论》之类是也。
由此可见大家对苏洵这两篇文章的行文方式都是很肯定的,作为议论文,这种逻辑感极强,令人不容置喙的文章令人不得不叹服。
通过对苏洵其文的简单分析,可以对苏洵形成这样的理解:对文章学问颇有自己的见地,喜言兵事、权术,多纵横之气,其行文也似这般自成体系,观点鲜明,逻辑谨严,这是他从兵书中学来的手法,运用得当,成为其文一大长处与特色,但同时这造成了其文章斧凿气息过重的缺点。总之,在唐宋八大家中,他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失为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参考文献】
[1]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M].沈阳出版社,1996.
[2]何新所.苏洵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