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试论《洛神赋》洛神的文化意蕴

时间:2016-09-13 09:42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冯少虹 点击:
【摘要】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集爱欲与美欲于一身的洛神形象。洛神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一方面洛神形象与先民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不仅蕴含了先民的女性崇拜意识还反映了张扬的性欲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神女形象的变化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发
  【摘要】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集爱欲与美欲于一身的洛神形象。洛神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一方面洛神形象与先民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不仅蕴含了先民的女性崇拜意识还反映了张扬的性欲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神女形象的变化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发现,洛神形象折射了当时社会以及文人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洛神赋;神女;文化意蕴
 
  曹植的诗有“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美誉,他塑造了集爱欲与美欲于一身的女神形象——洛神。然而洛神并非文学史上第一个女神形象,宋玉早在《高唐赋》就开“人神之恋”的先河,塑造了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高唐神女形象。洛神与高唐神女的相似不仅在于同是美丽绝伦的神女,还在于她们都与“凡人”发生了一段或悲情或梦幻的“人神之恋”。在众多的女神形象中,洛神无疑是女神的代表,曹植笔下的洛神空灵飘逸、国色天香,是男性的“梦中情人”,洛神超越其它女神成为了美之极致的化身和爱之欲求的象征。
 
  一、洛神形象与先民文化心理
 
  在母系社会,部落的繁荣与女性的生殖能力息息相关,女性肩负着繁衍后代的重要责任。在原始社会,先民还处于性蒙昧期,女性的生育和繁衍能力在先民的眼里异常神秘,生殖能力的不断神化导致了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在世界各地文明的曙光都有所体现,如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出土了许多原始女性偶像,这些偶像的共同特点是:不注重面部的刻画,而是强调肥大的躯干,突出表现硕大的乳房、大肚子和生殖器,这体现先民对生殖的热情和崇拜。另外,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女性肩负者维护部落秩序和分配食物等重任。先民由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转为对女性的崇拜。随着女性形象的神化,女神形象也随之诞生。在《洛神赋》中,曹植以仰视的视角塑造洛神,从“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到“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这是一种凡人对神女仰望的姿态,是对神女虔诚的追求而形成的,女性崇拜意识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神女形象还蕴含着张扬的性欲意识。高唐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可谓是“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这是一片赤裸裸的原始激情和欲望的自然流露,体现了先民在情爱和性爱上的无拘无束。与儒家宣传的“万恶淫为首”的观念不同,在原始社会,“性”是十分开放,如:“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大自然和人类的性欲联系在一起,有的民族为了求雨,甚至有相应的宗教仪式。这种张扬的性欲意识洋溢着原始生命的活力。相比而言,曹植塑造的洛神形象“习礼明诗”,性欲似乎没有巫山神女那么的张扬,但洛神依旧空灵自由,面对自己喜欢的君王,她“指潜渊而为期”,当“人神道殊”、“盛年莫当”,洛神毅然离去。洪树华在《近五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人神之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洪树华,2006年)如是说:“人神之恋是封建文人共同的心理现象,它是在封建礼教压抑下的男性潜意识对性的一种本能冲动的反映,也就是封建文人心底对性爱的渴求的自然流露。”在封建社会中,性受到压抑的不仅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文人在他们的笔下构建了“梦中情人”,将自己对女性的渴望和爱慕,寄托于完美的神女,这也是“人神恋”产生的重要动力,先民的张扬的性欲意识保存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在塑造洛神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透露出了这一潜在的文化心理。
 
  二、洛神与审美意蕴
 
  洛神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随着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构建和审美逐渐走向自觉理性,神女形象的塑造透露著文人的审美趣味。曹植笔下的洛神美丽而神秘、习礼而明诗,正所谓“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而洛神是从男性角度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这样完美的洛神形象透露出当时人们怎样的审美趣味呢?
 
  首先,从洛神形象的塑造中我们能看出当时文人的审美追求是艳丽之美。洛神并非曹植随意捏造的,它有着自身的文学原型,通过洛神的文学原型和曹植笔下的洛神对比,我们更能看出当时文人的审美追求。洛神的文学原型主要是由屈原构建的,屈原笔下的洛神的形象较为简单,他主要交代洛神的来历和背景,对洛神形象的刻画几乎是空白的。如,王逸《楚辞章句》:“洛嫔,水神,谓宓妃也”;又如《天问》:“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而在《洛神赋》中曹植大量采用华美的语言突显洛神的美。首先作者从整体上勾了洛神的飘逸美丽“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曜秋菊,华茂春松”。紧接着,曹植采用铺叙的手法,极言洛神的美丽。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穠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曹植连用大量的比喻和镂金错彩的词藻,从上下远近、动态静态等不同角度,穷形尽相地做了夸张性描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文彩鲜艳的薄绢裹体,举止优雅,倾城旷世,不同流俗,叹为观止。一位轻柔、飘逸、光彩照人的神女形象通过曹植细腻的笔墨、华丽的辞藻立体化和画面化了。这也在一定程度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审美的共同追求即以浓笔重彩表现鲜明饱满的艺术形象。
 
  此外,男性按照自己对完美女性的追求塑造理想的神女形象,而作家处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他的审美必然受到当时社会伦理、审美的影响,洛神形象也会带上社会烙印,迎合当时社会的审美心理。在《高唐赋》中,神女自荐枕席,拥有完全的性自由,在《神女赋》中,神女趋于娴静端庄,但仍旧自由奔放。巫山神女的奔放显然不符合当时儒家伦理中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而《洛神赋》中,洛神并非只是外表美丽,她“嗟佳人之修信,羌习礼而明诗”,神女知书达理,这显然更符合儒家对于女性的要求,因此从洛神形象的构建也能窥测当时社会的审美心理。
 
  三、小结
 
  在修辞论美学上有这样的一个观点:任何一个文本下都可能潜藏着一个或多个文本,任何一种阅读都可能隐含着另一种阅读,所以文本的意义是没有终结的,它处于未完成状态,跟随读者的体验延伸着。因此,对于本文力求从洛神文化意蕴这个角度进一步解读文本,一方面通过分析洛神形象,发掘洛神所反映的潜在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神女形象的变化,透析当时社会的审美文化意蕴。望本文的探讨对于神女形象的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祝晓春.巫山神女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洪树华,宁稼雨.近五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人神之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89-94.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