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从《喜福会》家庭矛盾看中西文化差异

时间:2016-09-13 09:3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陈宁宁 点击:
【摘要】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华裔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AmyTan)在其小说《喜福会》中从普通的家庭生活入手,展现的却是有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小说中的家庭矛盾,成为文化差异的载体,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使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加剧。 【关
  【摘要】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华裔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AmyTan)在其小说《喜福会》中从普通的家庭生活入手,展现的却是有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小说中的家庭矛盾,成为文化差异的载体,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使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加剧。
 
  【关键词】《喜福会》;文化差异;家庭矛盾
 
  一、中西家庭观的差异
 
  中西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对于华裔家庭来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家庭观念的不同。中国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本位,即在个人与家庭关系上,个人服从家庭,注重家庭的利益与团结,西方家庭伦理强调个人本位,注重个人的利益与自由,要求家庭服从个人。在家庭成员关系上中西家庭差异也很大,以父母与子女关系来说:传统的中国家庭关系里要求子女绝对地服从父母,父母的权威是绝对的,是不容冒犯的;子女孝顺父母,听从父母训导是天经地义的,而在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信奉人人平等,孩子成年以后就脱离父母成为完全独立的人,父母无权也不会干涉孩子的事务。中西文化在家庭观上的不同构成了小说中最激烈的家庭矛盾即母女之间的矛盾。
 
  1、不同的价值观
 
  小说中来自中国文化背景的母亲希望女儿能遵从长辈,希望在自己的指导和影响下成为最优秀的人,进入主流社会,成为家庭甚至是家族的骄傲。小说中精美妈妈从小开始便对女儿报以厚望,她对女儿说“你也能成为天才。你会样样事都应付得很出色的。”并开始了不断挖掘女儿天赋的历程,从做智力测试到学习钢琴,母亲都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为了能让女儿练琴,母亲免费为公寓里的一位退休钢琴师做清洁工。和所有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一样,母亲一厢情愿地做着一切。而在美国文化下长大的女儿自然无法理解,在她看来母亲的管教是一种束缚,她想尽一切办法来挣脱这种束缚。“我从不相信,我能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人。我只可能是我自己。”在她看来,母亲的中国式的家长制是侵权性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为了挫败母亲“愚蠢的傲气”,她故意在练习时偷懒、表演时出丑,让母亲丢脸,并且“打定主意,再也不听她摆布了。……我不是她的奴隶,这里不是中国”。母亲当然不会轻易让步。她把女儿拎到钢琴前,逼她就范,并用中国话高声说:“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女儿不顾一切地反击:“那么,我希望不做你的女儿,你也不是我的母亲!”见还不能奏效,急于维护自己权利的女儿竟残忍地给母亲以致命一击:“我希望我没有出世,希望我已经死了,就跟桂林的那对双胞胎一样!”就这样母女间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2、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传统的中国人对爱的表达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无论是爱人,家人或是朋友之间都不习惯将爱直接说出。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称之为“怜”,孩子对父母的爱称之为“孝”,中国式的“关爱”和“孝顺”在小说中都有体现。中国母亲表示爱,往往关注的是衣食住行,不断地塞给孩子她们爱吃的食物——却很少问问她们想写什么。小说中精美妈妈的像金手指一样的春卷,薇弗莱妈妈的清蒸排骨腌菜让小说中国味十足也饱含着浓浓的母爱。然而女儿们对妈妈这种爱显然并未关注,她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爱,也没有继承妈妈的好手艺。直到小说最后妈妈去世后,精美理解了妈妈,母女间和解了,精美问自己“母亲以前常做的肉丸,怎会有如此松软的质地?”
 
  中国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小说中对于这种旧式的愚孝也有描写,出现在第一类家庭中,许安梅的母亲因为被人设计不得不改嫁做了姨太太并因此被家人扫地出门。但在她得知母亲病危,便赶回家在床前侍疾,甚至割肉入药,希望以此能延续母亲的生命。一个女儿,就是这样地孝顺着她的母亲。这种孝,已深深印在骨髓之中。为此而承受的痛苦显得那般微不足道。你必得忘记那种痛苦。因为有时,这是唯一的途径,能让你意识到“发肤受之父母”的全部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谈及这种孝道时用的是反序,由母亲推及母亲的母亲,再依次往上推,这是因为,在母亲之后特别是身为华裔的女儿无法认同这种孝道。在西方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通常是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的,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并鼓励孩子按照孩子自身的意愿去做一切事情。在西方文化中成长的女儿是不会认同这种爱的方式,也无法理解这种孝道。所以在小说中精美一次又一次地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放弃学习钢琴,不在继续学业;而薇弗莱也曾因为和母亲的矛盾终止了下棋。
 
  二、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小说中映映的女儿丽娜对于设计有着过人的天赋,与公司的合股人哈罗德相爱,并支持其创业。在哈罗德创业初最艰难的时候,丽娜给予丈夫全力的支持。丽娜用自己全身心的支持来表达着她对丈夫的爱。然而无论是在恋爱初期还是结婚后,两人在经济上却一直实行AA制。丽娜知道这绝对是母亲无法理解的,所以一直瞒着她。冰淇淋只是一个导火索,在此之前丽娜已经对这段婚姻感到力不从心,却不知缘由。丽娜最初坚持要经济上独立有一部分原因是不够自信,害怕被哈罗德嫌弃,在她看来哈罗德是那样的不同寻常,而她却是那么平凡。虽然丽娜从小接受了美式的教育,自身也很优秀,但因其天生的肤色,难免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而母亲中国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她夹在两种文化之中,难以实现对自身的认同。丽娜坚持的经济独立本没有问题,但是她没有意识到婚姻关系是一种承诺和责任,包括经济在内的一切也是需要两个人共同承担。夫妻之爱的本质是共同生活,表现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小说中丽娜虽然很爱哈罗德,但她和哈罗德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都是两个完完全全的独立个体。小说中大理石茶几的倒塌,黑花瓶跌为两半,暗示着他们的婚姻正一步步走向破裂。
 
  中西文化虽然差异很大,但对于家庭亲情的理解是基本相同的。一个家庭的美满,需要家庭成员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从小说中我们看到家庭和谐与中美文化之间的和谐是谭恩美的愿望,也是所有美国华裔作家的愿望。他们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理解为载体,描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记载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试图为在文化夹缝中无所适从的人们找到了解决之道。要想使不同文化间的交往更加融洽,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解和冲突,就要尽量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尊重彼此的传统和文化。《喜福会》至今仍受到很多中西读者的喜爱,也说明:爱和真诚永远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连接彼此的纽带,是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心声。这也正是小说作者谭恩美女士,这位生活在中美文化传统交界点上的女作家希望通过作品想表达的心声。
 
  【参考文献】
 
  [1]谭恩美,著.程乃珊,等,译.喜福会[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胡元江,陈海涛.中西方孝文化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3]李桂梅.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J].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