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绘画性视野下《红楼梦》黛玉形象的文化蕴含

时间:2013-08-22 14:3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蒋雯 点击:
曹雪芹是诗人同时也是画家,这特殊的双重身份使得他在创作小说时,自觉不自觉地带着诗人、画家的眼光与审美标准,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格调与美感——如诗如画。本文通过有关黛玉绘画性特征的情节、场景的文字描写,抓住画面主要构成的背景“竹”及
  一、潇湘馆里的竹——高洁之士的抗争与坚守
  阿英对改琦“红楼画”的评价甚高,认为其画面生动,线条秀挺,“能以相当准确反映人物性格的为数不少”①,比如其绘的《黛玉》。图中黛玉身形瘦削,姿态优雅,竹枝的映衬,增添了其眉眼间的忧郁。在另一幅“黛玉葬花”中,改琦同样选择以秀丽挺拔的翠竹为背景,这样一来,黛玉孤直傲岸的神态也就呼之欲出了。画家在构思一幅画时,对背景的选择是有他特殊的考量的。比如画名士,往往衬之幽林远壑,以显其“高士之节”。那么,改琦为什么着重用“竹”来衬托黛玉呢?显然他是受到曹雪芹的启发的。在文中,曹雪芹绘制了一幅幅清雅迷人的黛玉图,大多就是以竹为背景的。
  竹挺拔、坚韧、有节,这些自然特性经过文人情感的融注,传统文化土壤的浸润,衍生出深厚的象征意义。“吾之爱夫竹,以其有德也。彼其群而不党,直而不挠,虚乎有容,洁然自高,溪壑幽闲足以遂其性,霜雪严寒不能变其操,此子猷所以一日不可无,而七贤、六逸恒于是乎游遨也。”②可见,竹被赋予了刚直不屈、孤高清隽等文化蕴涵的。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潇湘馆幽美迷人的景致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前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曹雪芹以绿色为基色,再绘以竿竿翠竹,杂以“粉垣”、梨花、芭蕉,便绘成了一幅“翠竹清幽图”。这幅景物写生中的主要景物便是竹,怪不得宝玉不禁拟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所述之物也是竹。诚如脂砚斋所批:“‘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如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③潇湘馆这样幽雅绝尘的典型环境是为黛玉精心设置的,秀丽的凤尾竹不仅用它清疏淡雅之美描绘出“潇湘妃子”脱俗的气质,更用其不屈不折之气诠释出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性格特征。
  曹雪芹以竹为画面背景来映衬黛玉,凸显出黛玉高标贤贞的品质,烘托出她的孤独,让竹的文化内涵深入于黛玉的体中,使竹成为黛玉生命的延伸。这是对黛玉的塑造,也是对她身后一个个高洁之士的塑造。
  第三十五回有这样一段描写:“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二句来,因暗暗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薄命,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④这幅生动的“黛玉逗鹦哥”图多么的诗意,这样诗意的画面是以参差竹影为背景的,在窗外摇曳的竹影下,我们仿佛看到了黛玉眉眼间那淡如青烟的缕缕哀愁。黛玉是孤独的,古往今来,孤独仿佛就是高洁之士心理状态最好的写照,有着如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般的孤寂。在曹雪芹叙述中,我们知道黛玉是爱竹的,“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的更觉幽静。”⑤她爱竹林之下的幽雅之境,更爱竹林为她造就的自由的空间,让她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受世俗的纷扰,细细品赏她的那颗寂寞心。那么竹能成为“黛玉图”的背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翠竹遮映的寂寥凄清的环境,画出了黛玉的孤独,也画出了文士的孤独。竹承载着文人们千年的孤独记忆,并烘托出一种隐逸文化氛围。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到唐代李白等诗人的“竹溪六逸”,从宋代苏东坡的“居不可以一日无竹”到清代郑板桥的“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杆,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中国文人士大夫隐逸文化由成熟走向了鼎盛,而“竹”也成为这种“孤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与黛玉显然已合二为一,更何况“潇湘妃子”本来就是竹的前身。在竿竿翠竹的映衬下,一幅幅或夜坐、或叹气、或迎日送月、或低低饮泣的黛玉生活画卷跃然纸上,她的孤高、她的不妥协、她身上影射出的千年文士的孤独和坚守也显得更为深刻动人!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