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和防震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有关领导干和中小学生进行地震科普知识讲座,逐步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社会宣传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不可缺少的工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民众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鼓舞人们树立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和信心。但是,地震和防震知识的普及比其他灾害知识的普及难度大,我国由于唐山大地震给人们留下的余悸,地震知识的宣传只能保持适当力度,既要使公众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常识,又不造成错觉和恐慌,应把握好角度和分寸。同时还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和误传,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4.4加快地震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快速反应能力
重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新技术与新理论研究,加强高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监测、预报系统,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预报时效;发展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技术,建立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促进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加强数据及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快速传递;同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软科学研究,深入探索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划,寻找全面提高防震减灾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各级地震部门要培养一批高技术的管理人才,及时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强化重点防御区的监视工作和地震应急快速反应措施,争取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有所察觉,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信息、设备和人才,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科技含量。
4.5统一标准,严格执法强化以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灾的有效方法,根据地震工作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的管理必须纳入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对违反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严厉查处。为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要在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使城镇和工程建设避开高地震危险性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地,使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
4.6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工作体系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是一项科学行为,而且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因此,必须在各级政府直接组织、领导和指挥下,建立起责任明确、任务清楚、分工合作的有效工作体系,促使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当今世界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已不单纯是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提高,而是体现综合实力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等多项指标协调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与灾害、环境相互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经济和体制转型,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及管理手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环境,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