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要支持经济建设同防震减灾一起抓,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这充分说明防震减灾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3.1防震减灾,可有效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灾正是保护生产力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其效果等同于国民收入的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然而地震从多方面对经济发展起着破坏和抑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密集区,一次大的地震瞬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往往给地区经济以致命打击,造成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人们为恢复经济、重建家园、消除震后的社会问题以及用以防震抗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往往远远超过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在处于现代化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搞好防震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2防震减灾,可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它是由政党、政府、企业、家庭等许多具体的组织单位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震灾往往造成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职能失调,管理机构和指挥系统失灵,家庭破坏,生命系统受损的连锁反应,社会秩序混乱等等,多方冲击社会稳定。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组织成员的伤亡,避免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减轻其物质条件的损害,从而保证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思想文化功能和家庭组织的正常发挥,做到有备无患,处变不惊,临灾不乱,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防震减灾,可保护自然生态,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空间,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生态平衡,且具有脆弱性的特点。通过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可以使地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如山地、森林、河湖、土壤、野生动物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综合体受到有效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防震减灾与南阳可持续发展对策
地震灾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但事实也充分说明,防震减灾工作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防震减灾工作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努力减轻地震灾害,研究减灾对策已势在必行。减灾要取得成效,决定于对策和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在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作方针,这就是坚持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方针指导下,笔者认为,就南阳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
我们应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局出发,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方针,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规范政府和社会行为的作用,坚持深化地震系统改革和两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道路,争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2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和地方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要求,以及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制定中长期规划时纳入同级发展规划,这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保证。地震及相关部门应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把它作为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一项事业,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考虑,这是减轻灾害的前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