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加强压力容器管理
氨区压力容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纳入全厂压力容器统一管理,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火电厂应当向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应逐台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且由其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应当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按期每4年复审一次。
4.3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
火电厂应该对本单位氨区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按重大危险源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具体要求,在每年3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电厂的主要负责人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对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氨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将氨区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至少每3年要对氨区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已经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不必进行安全评估。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4.4加强应急救援管理
制定氨区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完善、可靠、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应包括液氨泄漏后与周边居民、单位的联动,及时疏散人员等内容。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并保持完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时总结预案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完善预案内容。氨区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5其他
加强氨区的日常管理,要求所有进入氨区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并不得携带火种,人员进、出氨区后必须上锁。
结语
氨区对于火电厂而言属于比较新鲜的事物,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来强化对其的认识;通过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和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严明亮.液氨钢瓶泄漏毒害区域毒害区域估算与应急措施[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05):39.
[2]孔大令.基于ALOHA软件快速模拟液氨泄漏警戒范围[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02):68-7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