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网小编回答: 要使课程体系更大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的,全面深入地认识课程结构是其首要条件,而“元结构”的有关理论能为我们更好地把握课程结构提供“哲学层面”的指导。“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通过实践层面即可直接把握,我们称之为形式结构;另一个必须通过理性认识才可把握,我们称其为实质结构。要达到对于课程结构的全面认识,我们必须结合这两个层次的结构进行分析。基于这一理解,下文将从“元结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三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要素展开论述。 木文所指的“元结构”是对“结构”本身进行分析的结果,它同时也是研究结构视角转换的结果。元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站在结构之上来看结构,从而有助于结构的研究走向全面和深入。张楚廷教授在其新著《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中从五个方面对元结构进行了分析,即亚结构、软结构、近结构、超结构和视角结构。由于软结构的提出与本文对于课程体系结构的分析相关不大,因此下文将对其它四种元结构进行论述,并探讨它们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的一些启示。 谈及“亚结构”,我们自然会想起与之对应的另一概念—“母结构”。在课程领域,母结构是指在三大学科课程—人文课程、科学课程和社会课程范围内演绎形成的结构。母结构的基本成分又被皮亚杰称为“基本结构”。“亚结构”是指对“基本结构”的进一步分析。与亚结构相对应的,自然有亚成分、亚关联,统称为亚要素,而要素有层次之分,因此可以对亚要素进一步做结构分析。 对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而言,如果我们称专业层面课程体系中的不同类型课程间的结构为母结构,那么,每一类课程中的具体课程构成以及每一门课程中的具体内容构成都可视为亚结构。譬如,我们可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跨学科课程间所形成的结构视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母结构,则亚结构是指这三大类课程的具体构成及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对课程体系亚结构的探讨也就是对课程体系微观结构的分析,它通过课程要素“品质”的提高、课程比例关系的变动,使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得到优化,从而使课程体系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