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

时间:2013-08-25 11:21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孔钰钦 点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新的传播渠道。本文在具体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及相应优势的同时,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源远流长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相对汉族来说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这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传播对国家形象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凸显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状况以及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1]
  一、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困境
  当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使得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的各种幌子里被渐渐稀释和替代,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上的更新与发展。从技术上看,新媒体主要是指更加依赖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2]新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如下困境:
  1. 新媒体的同步性、复制性趋同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全球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大众媒体的瞬间性、平面性、碎片性侵入到少数民族文化之中,或简化、或同质化或解构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计算机、手机网络及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中渐行渐弱,传统的特色民族文化传承演变为简单机械的文化符号复制。
  2. 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弱化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当前,国内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并以新媒体作为基本的传播途径和手段,推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基本方式,按照“市场标准为主,艺术标准为辅”的原则,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消费经济。对文化消费的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抛弃、淘汰、改变,致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缺少积淀。所谓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毫无内涵的文化消费噱头。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都陷入了文化消费的窘境。
  3. 新媒体产业的娱乐化破坏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严肃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满足受众群体的娱乐性需求。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可避免地渗入娱乐性成分。比如,对民族人物的重塑、对民歌的改编、对民族文化的戏说,都不假思索地进行了娱乐化、甚至无厘头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娱乐性需求。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