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昆虫化学生态学与植物保护(3)

时间:2016-03-26 09:14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杨振德,朱麟,赵博光 点击:
2.3昆虫与天敌间的通迅联系 天敌选择寄主起作用的化学信息来自于寄主昆虫,食料植物或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寄主昆虫有联系的其它生物[30。无网长管蚜苗蜂(Aphidiuservi)雌蜂不仅能够区分受害植株与未受害植株的

  2.3昆虫与天敌间的通迅联系
  天敌选择寄主起作用的化学信息来自于寄主昆虫,食料植物或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寄主昆虫有联系的其它生物[30。无网长管蚜苗蜂(Aphidiuservi)雌蜂不仅能够区分受害植株与未受害植株的气味,而且能够鉴别寄主昆虫危害植物产生的HIV(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物质)与非寄主昆虫诱导的HIV。如Dicke等发现,受二点叶螨(Tetranyahusurtiaas)为害后的菜豆比未受害菜豆对捕食螨(Phytoseiu/uspersinmi/is)具更强的引诱作用。而且只有当植食性昆虫攻击植物时,植物才会释放引诱寄生蜂或捕食者的化学信号,而人为损伤却不能使植物产生这类化学信号。例如玉米受到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攻击后会产生一些对寄生蜂具有引诱作用的气味物质。此外,蚜虫的气味及蜜露对天敌也具有引诱作用,如菜芽苗蜂(Diaeretie//arapae)利用甘蓝蚜(Breviao-rynebrassiaae)的蜜露来判断将要取食的蚜虫种群的数目。蚜虫蜜露还有刺激食蚜蝇类昆虫产卵的作用。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定向过程中,寄主植物和同种雌蜂气味的共同作用,是松毛虫赤眼蜂雄蜂栖息定向中的关键因子。
  3昆虫化学生态学的应用
  3.1生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源农药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抗生素、植物杀虫剂等可通过作用于昆虫的感觉和神经系统,干扰昆虫的生理生化功能而发挥杀虫效果。从除虫菊冲提取的除虫菊酯(Pyiethrin)是最古老的杀虫剂之一,其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对昆虫有触杀和麻痹作用。此外,菊酯、鱼藤酮和烟碱等已被开发成有效的植物保护剂。赵博光等发现槐属(Sophora)和黄华属(Thermopsis)植物中双稠哌陡类生物碱对鳞翅目昆虫产卵的强烈抑制作用的现象。
  试验表明在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umferana)连续接触具苦豆碱(alopeiine)剂量3.3μg/cm2和苦豆草(Sophoraeaea/opecuroides)总生物碱剂量33μg/cm2的基质表面的条件下,接触过双稠哌陡类生物碱的交尾雌虫其产卵量明显下降,其中有1/3雌虫的产卵行为被完全抑制;而且还证明了这种作用不是通过生物碱的毒性作用,而是通过云杉卷叶蛾体表的化学感受器的抑制造成的。牛心朴(Cynanchumauricu/atumRoyfcetWight)的提取物在亚致死剂量的条件下能有效地抑制桑天牛的产卵行为和卵孵化并且其孵化期被显著延长,因此能有效地降低桑天牛子代虫口密度,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3.2应用行为控制法治理害虫
  应用行为控制法治理害虫是昆虫化学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它从新的角度开辟了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在应用行为控制法治理害虫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利用害虫具危害性的或与危害有关的行为,而对这些行为的控制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信息素,如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驱避剂、刺激剂、抑制剂、取食及产卵引诱剂等。如前所述,许多害虫是通过性信息素相互联络求偶交配的。如能干扰破坏雌雄间这种通信联络,害虫就不能交配和繁殖后代。“迷向法”就是这样一种治虫新技术。在田里普遍设置性信息素散发器,空气中到处都有性信息素的气味,使雄虫分不清真假,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进行交配。或者由于雄虫的触角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而处于麻痹状态,失去对雌虫召唤的反应能力。雌虫得不到交配,便不能繁殖后代。在国外,干扰交配是用信息素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在我国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试验。如孟宪佐等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成效显著,梨小食心虫雌雄交配率在诱捕区比在化防区下降74.2%-82.9%,虫果率下降50.3%-72.8%,防治费用下降约50%。另外,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昆虫信息素协同对昆虫行为起调控作用,可增强昆虫对性、聚集、示踪和报警等信息素反应,如忽布疣蚜(Phoodonhumu/i)不仅对冬寄主红叶李(Prunuscerasi/era/.atropurpurea)的气味有反应,而且其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可以因加入红叶李挥发性物质而得到显著加强。
  3.3协同治虫应用
  将性信息素与化学不育剂、病毒、细菌等配合使用可提高信息素的治虫效果。用信息素把害虫诱来,使其与不育剂、病毒、细菌等接触,然后飞去与其它昆虫接触、交配,这样对其种群造成的损害要比当场杀死大得多,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赵博光等以大袋蛾为实验昆虫,用性信息素加核型多角体病毒制成的橡皮头诱芯进行了风洞和林间试验,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3.4虫情监测与虫种鉴定
  美国、加拿大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森林虫害预测预报方面进展较快,加拿大正在研究和已经大规模应用的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捕的测报系统就有19种国内在棉花、松树、果树等农林业大害虫方面,都进行了利用性引诱剂作为监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阎云花等用性信息素作棉铃虫发生期测报准确可靠,用其指导化学防治效果好、效益高。昆虫信息素亦是检疫虫害监测、疫区扩散范围和防治效果调查的有效工具。此外,借助昆虫性信息素还有助于解决虫种鉴定与分类难题。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