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双语教学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基于样本、使用非群组LOGIT模型对影响原版教材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学生普遍接受双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专业讲授环节;对原版教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词典后对原版教材的理解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教师对原版英文教材专业内容的讲授水平以及积极鼓励学生在原版教材的学习中使用词典的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原版教材;人文社科类专业 双语教学是在学校教育中用外语或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我国,这一语言主要指英语。双语教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尽快融入国际化大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且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 至今,双语教学在我国已开展十多年,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具有国外交流和学习的经历,双语教学中的教材引进、口语讲授、教学实践等环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除了上述先行专业,越来越多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也积极地从事双语教学的实践。相对于双语教学更为成熟的先行专业,这些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应是该教学模式进一步扩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选择以双语教学较“后行”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评价以及人文社科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人文社科专业双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一、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双语教学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评价人文社科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绩效,笔者对所在学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具有双语教学经历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他们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对原版英文教材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双语教学的建议,重点考查了英文学习与双语教学、原版英文教材的联系。 (一)问卷描述 本次调查以我校人文社科类专业高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发放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12份,其中60人为男生,52人为女生。由于低年级的学习课程主要设置为基础课,到较高年级才接触专业课程,因此,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具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学习经历的学生,他们都具有2门及以上的双语课程学习经历,其中83%的受访者使用过原版英文教材。 (二)对双语教学的整体评价 按照1为最低分、5为最高分,对双语教学的绩效进行打分,总体平均分为3.06。在对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的选择中,对于专业基础课,94人选择双语教学,其中44人选择原版教材。对于专业课,95人选择双语教学,其中43人选择原版教材。且在专业基础课选择原版教材的学生中,有5人在专业课上选择翻译为中文的教材,在专业课选择原版教材的学生中,有6人在专业基础课上选择中文教材。可见,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双语教学,但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并不高。 (三)对原版英文教材的评价 在双语教学中,原版教材的引进是核心。外文原版教材的采用既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外语,也可以保证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和与国际接轨。 在对原版教材的理解程度上,将其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一点也看不懂、看不太懂、能看懂一半、基本能看懂和完全能看懂等,在不使用字典的情况下,选择上述5个程度的比例分别为10.8%、22.6%、34.4%、29%和3.2%,在使用字典的情况下,上述比例分别为4.3%、18.3%、8.6%、48.4%和20.4%,特别是78.1%在不使用字典的情况下能看懂一半的学生在使用字典的情况下能基本看懂,52%能基本看懂的学生在使用字典的情况下能完全看懂。但对于使用字典前一点也看不懂或看不太懂的学生,是否使用字典对他们理解原版英文教材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英文教材难度的调查中,认为原版英文教材相当于英语四级的学生占15.1%,50.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相当于六级水平,还有34.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难过六级。在对英文教材难点的调查中,21.3%的受访者认为原版教材的难点在于英语基础和语法问题,28.2%被调查者认为难点在于看不懂专业内容,近一半(49.4%)的被调查者认为难点在于专业词汇。可见英文教材的难点仍然在于专业词汇以及对专业内容的理解。 (四)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20.5%的学生认为是教材问题,而超过半数,55.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授环节的问题,20.1%认为是考核环节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对专业内容的教授是人文社科类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英语基础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