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7-8周),将前一阶段的基本验证型实验升级为设计型实验,增加了代码调试、组织、检测等实验内容,大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频繁,会在实验过程中探讨代码是否可以简化,程序的功能是否还可以继续增加等问题。
第三阶段(4-5周),以前一阶段的程序设计知识为支撑,将模块,多窗体,数据库等纳入实验内容,进行创新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难度增加,依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学生必须相互合作,并且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课外学习,此阶段重点是培养学有余力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生态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自我充实,自我积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将案例内容与生态学思想不断糅合,创设更多的生态案例资源,让学生在多样发展的情境下身心愉悦地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与内涵。
参考文献:
[1]袁媛.“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12(01):55-57.
[2]刘声田,裘皓杰.《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45-146.
[3]吴海珍,蒋加伏.关联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6):52-5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