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水利现代化研究评述与展望

时间:2015-12-22 16:37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杜栋,王钰云 点击:
摘要:从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流域和区域水利现代化、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等四个方面,对水利现代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为走出一条中

  摘要:从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流域和区域水利现代化、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等四个方面,对水利现代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提出“基于协同学的流域水利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实现‘两化’融合”、“服务管理视角下的水利现代化管理创新”等水利现代化研究重点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研究评述;实现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流域;信息化;服务管理

  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水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水利现代化是指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传统水利是以建设各种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水利则是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资源持续协调发展。水利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明确了一个方向,即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最近,《求是》杂志刊发陈雷部长署名文章———沿着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所以,有必要对我国水利现代化的研究主题进行总结,并为下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实现路径提出建议。

  1、国内水利现代化主题的研究评述

  水利现代化发展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水利发展研究社会实践。

  1.1从理论研究上看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系统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2000年10月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了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利现代化的调研和座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研究测算和组织专题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但是,10年过去了,新的形势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和深化研究。

  归纳以往的研究,这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1.1关于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刘树坤认为,水利现代化应表现在三个方面:(1)观念现代化;(2)技术现代化;(3)管理现代化。文章认为,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将有以下几个特点:长期性、差异性、阶段性、社会性。

  于纪玉、刘方贵认为,水利现代化是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一场变革,它以科技为动力,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涵盖了水利事业的方方面面。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水观念的现代化、水利建设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利信息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等。

  吕振霖认为,水利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过程。概括地看,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尤其在中央明确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地位后,应该重新去解读。

  1.1.2关于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潘田明在阐述了水利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和评价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傅春、杨志峰、刘昌明立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考虑到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借鉴国际现代化标准和国内其他部门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构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地提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张于喆、史清琪、张岳认为,现代化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效益的兼顾,将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按两级设立。

  张海涛、谢新民、杨丽丽根据我国当前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总体要求,通过增加水生态环境、水利法制建设和水利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更加完整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及相应标准也有所不同,必须以动态的观点进行水利现代化建设,当前特别应该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重新构建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另外,以往的指标体系,注重了共性指标,而忽视了特色指标,尤其对中国特色反映的不够。所以,应该努力构建能够反映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1.1.3关于流域或区域水利现代化

  刘树坤认为,为保证中国水利的现代化,必须建立新水利理论,在传统水利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对水系影响较大的因素,重新定位水利在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建设目标,以流域为整体,以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目标,不断完善新水利理论。

  孙继昌介绍了我国流域水利现代化的现状及基本特征。指出开展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治水的一项重大举措。

  张淑华从区域水利分工角度,对区域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作了界定。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板块水利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大的现实,提出了推进区域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立足于东、中、西部三大板块的资源特点和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探讨了区域水利现代化特色指标的构建方向,进而提出了推进区域水利现代化的几种模式。

  以上可见,流域或区域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正在逐渐被人们理解。但是,相对于区域水利现代化,流域水利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还非常薄弱。

  1.1.4关于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

  蔡阳从信息化的定义分析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并从实现水利现代化、水利工作历史性转变、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搞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观点。

  姜涛认为,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吕振霖指出,水利是一个传统行业,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信息化技术改造水利行业,加快提升水利的基础保障功能,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点战略任务。

  以上可见,信息化是现代水利的主要特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多年来,水利部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制定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是,随着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应不断加快。所以,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研究。

  1.2从实践层面上看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