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公民社会的初始性、未完成性决定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品格。开放性,是说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首先要做的还不是封闭式的自我欣赏,或者由于担心失去自我而一'味强调中国的不问,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融人世界,以开放、理性的心态面对人类文明共识和历史发展大势,面对世界各个国家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教育的智慧和经验,在参与世界文明大合唱的过程中、在积极学习和借鉴他国公民教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保持"从世界看中国、从未来看现在"的姿态,才能不断地校准,不断寻找和确认前行的方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开放与包容曾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鼎盛与辉煌,更新了中华文明的版本和范式。未来要想真正做到文化复兴,建立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和道德教育范式,只有更为开放和包容,吸收一切积极的因素为我所用。另外,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存能力和独特魅力也使得我们在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开放性上不用担心失去自我,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上,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华文明给世界贡献的独特范式过去、现在、将来都不曾也不会失去其重要的存在价值,从而具有永恒的意义。开放不仅是对外,同时也包括对内。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经济领域是这样,教育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综合改革、简政放权等举措给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实践性,则包含以下含义。其一,在具体操作中,公民实践和行动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不二法门,"作为一个公民而发挥作用要求我们投人到一种与私人的、仅仅是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相对立的公共实践中去"。[5]其二,是说各个地区、各个层面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一定是本土化的、个性化的和人本化的,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是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是在一步一步地培养生活中切实需要的公民。实践性,突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本土性、在地化和历史性特征,换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就是:"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其三,实践性,在另一层意义上是说,公民道德教育从宏观上来看,其本身只有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在不断地探索中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