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时间:2015-12-03 11:0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朱俏俏,孙慧,王士轩 点击:
内容摘要:如何平衡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缓碳排放,以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成为本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工业进一步划分为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采用1994-2011年的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出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碳排放量,运用计量
  内容摘要:如何平衡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缓碳排放,以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成为本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工业进一步划分为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采用1994-2011年的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出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碳排放量,运用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了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量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期各变量间存在均衡负相关关系,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的增加阻碍了工业经济发展,且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大于制造业碳排放;②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与工业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原因,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可引起工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变化,而工业经济发展也会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产生影响;③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呈先升后降趋势;制造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短期内呈下降趋势,长期经小幅波动后趋于稳定;④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差贡献度较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表明短期内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仍为粗放型,工业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的依赖程度仍较大,长期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提出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路径及“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反哺制造业发展”的工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碳排放;工业经济发展;资源型产业;制造业
  《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人类影响极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以上,高于2007年第四份评估报告所提出的90%。截至2010年底,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浓度已超过或超过工业化前水平39%。这些数字反映出各国政府亟待采取措施进一步抑制或减少CO2、CH4、N2O、、PFCs及,其中对全球升温的贡献比最大,达到55%。因此,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遏制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减排应居于首要位置。中国政府于2009年宣布了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可见,中国有信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缓碳排放,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承担大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中国工业生产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从而产生大量的,因此,如何平衡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以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成为本研究的重点。
  目前,关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一是以区域为研究范围,分析区域碳排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如Grossman和Krueger,证明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Vincent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HannesEgli认为德国仅中国有少数污染物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其他如CO2、SO2、等污染物并不表现为倒“U”型关系。认为中国碳排放强度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呈“N”型特征且第二产业比重同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武红等证明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调整机制,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单项格兰杰原因。二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探析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本文较为密切的研究如学者谭丹等对十几年来中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得出工业产值与碳排放量关系密切的结论。陈诗一通过对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技术进步、能源和资本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劳动和排放增长抑制或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证明中国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各产业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建筑业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原因。运用Tapio脱钩弹性指标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工业行业分类角度对脱钩弹性进行测算和因果链分解。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工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总结发现,已有的研究或是将工业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工业整体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或是将工业部门按照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等角度分类,探析各类细分行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与以往学者对工业碳排放的研究视角不同,本文从行业特征角度出发,将工业进一步细分为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制造业,探讨这两种类型的细分产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以1994-2011年中国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出两种类型产业碳排放量,实证分析及检验两型产业碳排放与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关系及程度,以期为中国工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中国工业低碳化的发展目标。
  数据处理
  1样本数据选择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将中国工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制造业,资源型产业包括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资源型制造业,共14个细分行业。非资源型制造业(以下简称制造业)包括除去资源型制造业的其他制造业,共24个细分行业。
  2碳排放的测算
  根据中国1994-2011年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对各类能源的消费量,结合《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及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公布的能源碳排放系数,计算出中国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碳排放量,分别用ZY与ZZ表示。
  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方法及目的
  本文选择1994-2011年作为观察期,通过建立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中国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的方法包括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广义脉冲函数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
  研究目标为分析中国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制造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三变量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即三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及制造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是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量增加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还是工业经济发展引起了两个产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亦或两个产业碳排放量与工业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建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三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关系利用方差分解分析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碳排放量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度。
  2实证分析结果
  2.1ADF单位根检验
  由于经济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单整序列,当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时,对变量间进行的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为避免虚假回归现象的出现,在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之前,第一步就要对模型中包含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此,本文首先要检验GY(中国工业总产值)、ZY、ZZ各变量的平稳性。中国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2.2协整关系检验
  由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因此可利用多重协整检验方法对序列LNGY、LNZY和进行协整检验,以检验各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