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注思考过程,让读写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阅读教学要以影响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为重点,通过对文本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对其进行重建,让每一课的学习都成为一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学生的阅读经验,既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模糊零散的。教学要以此为起点,关注学生的阅读经验差异,搭建弹性平台:组织经验呈现,唤醒思维意识;推动经验再生突破,引学生寻找并发现自我思维的起点;促进经验重构,激发思维冲突,把可能的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的语言素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能自动联系已有经验,进行搜寻、做出比较、形成独特的见解,思维活动才能由此显现和展开。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探寻思维展开的策略,如:引导联系阅读经验,让思维脚踏实地;指导借助直观形象的描述及图示将思维过程外显,降低思维的难度;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练习,如迷惑性练习、诱发性练习、隐蔽性练习、蕴含性练习等,提供清晰的支撑点,让思维有支持;合理安排阅读的程序,让思维有线索。这样,学生不但能搜索、加工相关信息,还能比较、选择、反思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和认知策略,并实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3)关注个性表达,创设充满思辨意味的语文课堂 好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对每一名学生各不相同的特性由衷尊重的民主课堂,是以交流价值观、提升思想力为目标的思想课堂。关注个性表达,意味着把人置于教育的中心,关注每一个个体独特的成长可能性,尊重每一名学生表现出来的个人愿望,给每一名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理性语文教学能够开发生命潜在的语言能力,提倡人格自主、独立思考,将学生的个性表达力作为发展理性思维的逻辑生长点,让每位学生充分释放天然的表达欲望,培植持续增值的语言表现力和语言创造力。思想的深度决定了表达的高度,思想力的强度决定了表达力的效度。理性语文教学以培养未来公民立体化的完整语言能力与严谨缜密的逻辑思辨能力为目标,将学生心灵之“思”作为其语言表达的真正动力,用鲜活、激情和个性的表达淬砺思想,练就理性思辨力,用深刻、丰富和缜密的思想发掘每一节课的人生意义,最大限度地弘扬作为表达主体的“理性魅力”和“语言力量”。 二、理性语文教学的内涵阐释 西方理性主义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尊重客观事实与公理,坚持因果关系,处理不盲从、不迷信。相应地,理性语文教学的内涵也包括三个方面,即客观性、逻辑性、批判性。 1.客观性 理性主义尊重和崇尚客观事实与公理。如果不以客观事实为前提,推理过程无论多么合理,其结论都是错误的。客观是理性的源泉,是理性的第一属性。文本的客观性是其内在的本质特点。任何文本都应该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绝不可以无病呻吟,更不可以杜撰、捏造。文学源自生活,其虚构的内容必须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即便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也必须遵循“物性真实”这一创作规律。如果让猫狗讲话,就应该符合猫狗的“身份”,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故事是在骗人,从而疏远甚至毫不留情地抛弃这个故事。这也正是符合文化人类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原型”心理。“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意义,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可行的条件”。能入选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均美的文章,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因素。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是“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的核心与灵魂。阅读教学中要尊重文本,把文本的特点体现出来,让阅读感悟不断地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笔者在执教《南辕北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因为地球是圆的,车上的朋友如果一直朝北走,其实也是可以到达楚国的,只不过是要绕一个大圈,比较浪费时间而已。笔者首先肯定这个学生的想法看上去是可行的;接着引导学生就古代出行工具的局限性及翻越千山万水的困难作了讨论;最后告诉学生,任何思考都应面对现实,在当时的条件下,南辕北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教学导向要充分体现科学的缜密与理性。 文本只是一个案例,一方面承认课文的存在,尊重文本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一切,不断地接近真实的生活,最终回归生活。研读文本,是为了走出文本,是为了培养符合常规、符合正常逻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