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多款发动机的曲轴为研宄对象,基于临界理论的不同方法,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 曲轴在弯矩载荷作用下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分布,求解等效应力。通过这种等效处理,将预测曲 轴的疲劳极限问题,转化为求解应力集中处的等效应力问题,并结合己有的曲轴疲劳强度试验 数据,对不同临界距离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做出评价。研宄结果表明基于临界距离 法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圆角结构的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而基于临界点法在预测相同圆角结构的 曲轴时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是在预测不同结构的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时误差较大。 【关键词】:临界距离法;曲轴;疲劳极限载荷0概述曲轴等构件的一些关键部位(如圆角、油孔等)由于截面形状的突变,在外部载荷 的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引起疲 劳失效。目前工程实际应用当中,主要利用 SAFL疲劳试验法,对曲轴进行不同大小弯矩 载荷下的疲劳试验,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以测定其疲劳极限载荷[1]。上述基 于试验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需要 的试验成本较高。因此如何能够在避免大量 试验的前提下,利用相关理论准确地预测曲 轴的疲劳极限载荷,对于实际工程应用有着 重要的意义。 针对如何准确预测机械零部件的疲劳 极限载荷,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Taylor D提出了临界距离理 论[2-10]和裂纹模拟技术[11-13],前者认为构件的疲劳寿命不仅仅取决于表面的最大 应力点,还与应力集中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应油孔等)由于截面形状的突变,在外部载荷 的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引起疲 劳失效。目前工程实际应用当中,主要利用 SAFL疲劳试验法,对曲轴进行不同大小弯矩 载荷下的疲劳试验,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以测定其疲劳极限载荷[1]。上述基 于试验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需要 的试验成本较高。因此如何能够在避免大量 试验的前提下,利用相关理论准确地预测曲 轴的疲劳极限载荷,对于实际工程应用有着 重要的意义。 针对如何准确预测机械零部件的疲劳 极限载荷,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Taylor D提出了临界距离理 论[2-10]和裂纹模拟技术[11-13],前者认为构件的疲劳寿命不仅仅取决于表面的最大 应力点,还与应力集中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应究中的适用性做出评价。 1临界距离法及近似等效应力原 理 临界距离法主要包括临界点法,临界距 离法及临界平面法,该类方法认为构件的疲 劳寿命不仅仅取决于表面的最大应力点,还 与一定临界距离内的应力分布有关,其中临 界距离的定义为: (1) 如式(1)所示,L为构件的临界距离的 长度,分别为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 及疲劳极限,基于临界点法的等效应力为:(PM) = a(r =2) 如式(2)所示,式中?(pm)为基于临 界点法的等效应力, r 为距离应力集中处的 距离,而基于临界距离法的等效应力为: ~(LM) = ^。?(r)dr (3) 式(3)中,(lm)为基于临界距离法 的等效应力。对于大多数的结构件在受到载 荷作用时,应力分布很难用函数直接拟合, 因此将含积分的式(3)的形式更改为: \(? + 1) = ^^(?) + 的》+ 1)](4) ? (LM) = --(n) 2L i=(5)式(4)中,Ar = 2L/n,[为临界距离 长度,^(n)为第n点的应力值,当n趋向 于无穷大,即Ar无限趋向于0时,可以近似代替积分值,即可获得构件的等效应力。 对于曲轴等发动机零部件而言,影响其 疲劳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载荷、结构 尺寸、材质以及工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 对于同种材料、同种工艺制成的曲轴,可以认为二者的材质属性一致。因此只要二者的应力状态相同,就可以认为二者的疲劳寿命也是一样的。基于此原理,可以利用己知疲劳极限载荷的曲轴,对由同种材料、同种工艺的另一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进行预测。 2曲轴算例及试验验证 2.1曲轴的有限元计算及网格依赖性 分析 针对上述流程,对己有试验数据的某型 号曲轴进行疲劳极限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 计算分析,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曲轴的 材料为42CrMo,表面处理工艺为氮化处理。 该曲轴的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为 29.6Mpa-ma5,疲劳极限为 293.3Mpa[15], 代入式(1)计算可得,该曲轴的临界距离 为3.22mm,代入式(2)和式(3)可得: aeq (PM) = a(r = 1.61)r6) 16.44 aea (LM )=--f a(r)dr⑴ 6.4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