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人类情感在音乐美学中的自然再现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

时间:2015-07-09 09:50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桂昭兮 点击:
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越剧《梁祝》进行的改编创作,其意义在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的影响力,成为西方作曲理论同我国戏曲音乐结合的完美篇章。其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人类情感在音乐美学中的自然再现。 关键词:小提琴;梁
  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越剧《梁祝》进行的改编创作,其意义在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的影响力,成为西方作曲理论同我国戏曲音乐结合的完美篇章。其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人类情感在音乐美学中的自然再现。
  关键词:小提琴;梁祝;音乐美学;人类情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一首中西结合,古今结合,虚实结合,雅俗结合的成功作品,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响应国家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群众化的”号召下,由两名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钢和何占豪共同创作完成。
  陈钢,作为一名作曲系的高材生,他具有专业的音乐作曲功底;何占豪,曾长期在越剧团工作,具有深厚的民族戏曲音乐功底。陈钢与何占豪的结合,则是将两种不同的诉求结合在了一起,陈钢骨子里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与何占豪的现实主义情怀融合在一起,得到不同一般的效果,成为《梁祝》魅力所在。
  作为一部标题性的单乐章协奏曲,小提琴《梁祝》依据越剧《梁祝》的唱段,选取了三个场景进行创作,即“相爱”、“抗婚”、“化蝶”,完美地将西方的奏鸣曲式结构同我国的戏曲音乐相结合。而在“爱情主旋律”的取材上,就是选用了越剧唱腔中的曲调,该曲调第一次出现是在越剧的第一幕“草桥结拜”中,其后反复贯穿在剧目中。在小提琴《梁祝》中,何占豪就是用滑音、倚音和小提琴的小指泛音来模仿这段戏曲唱腔中的转腔。
  这里,音乐创作的技巧问题,用多少文字都还可以说得明白,但一遇见音乐美学问题,再想用文字说清楚,就往往会突感人类语言的艰难。多长的文字,多少篇章也难说得一清二楚,如同进入玄学的迷宫。因为情感问题是无法用语言论述,但是音乐的美却能极度有力地表达人类的情感。
  乐为心声。这也是陈钢先生所说的:音乐就在他心中。陈钢的音乐美学就在他的音乐情绪中。他的音乐创作深深扎根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土壤中,在人类自然的情感中,从越剧《梁祝》到小提琴《梁祝》,人类最初追寻爱的情感始终如一。正如《乐记》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声”。陈钢先生在《音乐就在您心中》[1]中就曾写道:“中国古训递给了我们一把解开音乐之谜的钥匙——那就是“情”。有了真情,才有美乐。”
  陈钢受父亲影响很大,其父是著名作曲家陈歌辛[2]。陈钢是从父亲那里遗传了音乐的灵气,一出生骨子里就存着大量音乐基因,父母的幸福爱情一遍又一遍的在幼小的陈钢眼前上演,歌唱爱情成为这个家庭的主旋律。音乐成为这个家庭茶余饭后的佐料。
  音乐美学是在探索人类精神上的活动,就是在自然生活中慢慢生成。就如同小提琴拉出第一个音,在n多个音节和空拍后,音再产生于心田的动荡。心在精神上的认同的那一刻,就让音乐之声步入美学。此时的人活在此刻某个音节上,再不是肉体存在于自然的感受,那就是心站在音弦上的神灵之气。此时肉体淡去,只有心存在的审美感受,就是音乐美学存在的时段。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