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木是建筑创作中最早被利用的自然元素之一。用原木打造的空间体现了原生态,具有回归自然的意味,看上去没有任何修饰,实际上原始木材的纹路、纹理是最自然的表现。“原木元素”材料不仅在造型、结构和用材上独具一格,且在装饰上能更好地彰显出民族文化。
关键词:建筑功能;地域文化;建筑材料;原木材质
构建任何一座建筑都离不开最原始的物件——材料。
建筑材料本身就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可满足最基本的建筑功能外,还能体现出一种建筑文化、风格。自古以来,人们对材料的使用已由来已久,从发现到探索,从旧石器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一直都在对材料进行探索和深究。建筑材料本身有着深刻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义,人们能看到材料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木材是从人类原始时期就开始使用的建材。作为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木材曾多次被当作精致建筑和结构的基础材料,其作用非常重要。在中国古代,北宋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中有对房屋设计的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木材为祖。材有八等,房屋之大小,因而用之”。由此可见,当时木质材质建筑艺术已独具一格,且在宫殿和园林建筑的亭、台、廊等中进一步发展,因此,木质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1历史和文化背景
当人们看到一栋建筑时,通常会想到什么?一种文化?还是一项艺术?或是一种创造?自古以来,建筑就是一种载体,是为人类遮蔽风雨的功能性载体,除了这种功能性元素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目前,人们正处于城市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而人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玻璃建筑、仿古屋顶、墙砖等。人们在追求建筑特色时,并不了解已破坏了城市本身的生态空间和城市文脉。
由于人们长时间生活在泥墙、钢铁、玻璃筑城的封闭空间中,其天性随之消失。而经历了长时间的大气污染后,人们又渴望返归自然,逐渐开始向往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原木元素成为了最早被利用的自然元素。
在原木制作出的家具或装饰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原始的木材纹路、纹理,体现了原木的原始风貌。它除了在空间上有着现代空间居住的气息,更能凝聚传统文化内涵,穿古至今,有着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木材作为一种传统材料流传至今,并与现代材料共同表现,相得益彰,可使空间呈现出一种愉快的氛围。
2原木元素在创作中运用的理念
从色彩上看,自然色彩给人一种很强的心理亲和感,它是人们心中最真实的色彩形象,而这种形象也是无法取代的,比如原木本身特有的色彩。人们常常借助色彩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给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中国文人笔下有过“怡红快绿”“惨绿愁红”等,这就是对相同材质不同色彩感受的心理描写。
从材质上看,材料的质感是材料美感体现的最重要的方面,而最能表达原木质感的感情色彩则是原木本身特有的肌理形态。肌理是一种天然材料的结构或人为组织、设计而成的形态,是易表达可视、可触摸的表面特性的元素,即不同的肌理对应着不同的审美品格和个性,对人心理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