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的今天,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科技与自然并不矛盾,生态环境的发展和保护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革新。以江洋畈生态公园为例,探究了生态公园的设计方法和新型材料技术的运用,阐明了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对生态公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系统;工业革命;设计原则
1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历程
城市公园这种园林形式是由最初的古代城市公共园林变化而来的,城市公园的雏形脱胎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国家的皇室宫苑。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被视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生态公园。19世纪末,美国景观设计师西蒙斯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设计不是重复的形式和材料的变化,而是要适应和协调一切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状况。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失衡使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时,“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原则被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大量的商业和工业废弃地的出现,生态公园的发展担负起了新功能——最大限度地对城市废弃环境进行消化,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浪费。近年来,城市公园的“生态性”和“文化性”成为了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焦点,人们希望生态公园的涵义进一步丰富。
2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意义
2.1生态公园的基本概念
讨论生态公园的基本概念,首先需要明确城市生态公园的基本要素:①“城市的”。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为城市和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有着本质的区别。②“生态的”。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担负着地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职责,同时,对自然和生态知识起着宣传的作用。③“公共的”。公园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场所,满足人的活动要求,这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重要职能。
2.2城市生态公园的意义
作为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极大地维护了城市本身的生态平衡,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善了整个城市的生态水平。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地保留和使用了本土植物,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千篇一律,保留了独特的地域生态环境。
3案例分析
3.1洋畈生态公园简介
该项目位于杭州市玉皇山南麓。1999年,西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清理出了面积为1.0×106m2的淤泥,这些淤泥中沉积了大量的植物种子,且随着淤泥一同被输送到江洋畈。此后的几年中,它们在江洋畈悄然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3.2设计方法和技术革新
3.2.1保护与发展原生植被
江洋畈生态公园具有大量的原生植被,保留了原始状态下植物自然生长的过程。公园的设计者独创性地圈出了部分原生植被生长较好的区域,不进行人工改造和干扰,只对场地进行了简单的清理,称之为“生境岛”。在景观设施上,只用钢板进行了围合,没有破坏这些次生湿生林的自然演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植被的生长原貌。
3.2.2修复和完善动物栖息系统
该场地丰富的植被种类、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之临近山地、湖泊、湿地和农田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之成为大量动物物种适宜生存的自然空间。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载,发现已知鸟类达188种。此外,各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也在此地繁衍生息,形成了稳定的生物链,构筑了完整的动物栖息系统。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类动物的生存空间,营造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互动的和谐环境,增添了趣味性。
3.2.3补充改进水体循环系统
该项目原本为淤泥堆积而成,地表脱离原本土壤环境,稳定性差,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为设置了水体自然循环系统。通过人工干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收集雨水后汇入该地作为补充水源,保证了水体的可持续循环,形成了良好的水体生态循环。
3.2.4屋顶绿化和雨水利用
园区内的杭帮菜博物馆采取了屋顶绿化的形式,进行了有效的雨水利用,除了通过雨水营造特殊的景观效果外,还巧妙地利用了景观小品对雨水形成消能作用,消能后的雨水流入绿地,达到了雨水入渗利用的目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